![](https://img.haomeiwen.com/i7285165/7c0fef4682a866be.jpg)
焦点讲师五期丁小莉原创分享第620天201901016
第四次听陈默教授的讲座《如何做一个初中生家长》,依然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爱死这幽默、智慧的老太太了!听她的讲座比听相声还过瘾。
时隔第一次听已经是三年后了,跟当时比,这一次听只是在验证我当初做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听得十分的得意和自豪!因为我知道我做了很多家长都没有的做的事——成长自己。教育的机制是影响,所以要想孩子好,唯一究竟的出路就是努力栽培自己。
没有自我成长的教育都是隔靴搔痒,牺牲自己毁了孩子,全然享受不到亲子之乐。我所有的努力看似跟孩子的学习没有关系,实则是“曲线救国”,最好的“监督”。这几年,我花在自身成长学习的钱数万,每次要出门学习,大家就会说:你老公对你真好!言下之意:这是不值得付出的事儿,只有你老公会这么纵容你。因为人们急功近利惯了,啥时都想立竿见影!短期、直接看不到成效的事情都不为去做。
我家儿子之所以学习一直都很省心,学习不用监督,作业不要签字,课后不补课。高二这次补课,是他自己提出的,我还很反对。他说想要生物考得更好。在他的心里,学习本就是他的事儿。主要是因为他可以做他自己。我从来没有偷走他的声音,左右他的人生。所以他是自律的,即使他不是班级第一、第二,他的人生也不会差。我有理由相信,也一直如此笃信这一点!所以我很放松投入地去做我自己,也允许他安心地成为他自己。
现在想想我对儿子最大的贡献是我没有成为那块阻碍他向上成长的水泥板,并非我为他做了什么。仅此而已!哈哈,但是这也许就足够我有资格做个60分优秀的家长啦!
正如陈默教授说的:人长大是一个命题,但长大是很难的。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
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国可能吗,我看30岁的儿子都是60岁的老娘在控制。“长大”是必须,你让必须的事情完不成,一定有麻烦的。当一个人感觉不到环境是允许他长大的,他能做的是什么?抗争!必须打这一仗,让他长大。那么麻烦来了。家长说东,孩子说西,家长这时候用强力让孩子往东的话,你放心,你打不过他的,我见过太多例子了。聪明的家长是既不说东也不说西,而是说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吧。孩子一定会选东,因为他知道东是好地方,他之前不选东是因为你选了东。
除了硬反抗的,还有软反抗的。孩子不跟你直接反抗,但是他就像熄了火一样,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还有不硬抗也不软抗的,就是转移,天天打游戏,睬都不睬你。所以,不要和孩子打这个仗,你一定输。
如果父母是沉重的水泥板,压在孩子上面,孩子要长大,他穿不透水泥板,就一定会长歪。放手让孩子长大本来就是我们的目的,但很多家长道理都明白,做起来很难。所以提醒妈妈们,一定要跟着孩子一起长大。在这点上,爸爸们往往做得好一点,而妈妈则比较焦虑,而且很多还是自以为是!那么结果对孩子来说就是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