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准备去医院检查身体,便找来这本医学通识讲义看看,想着或许能提高自己和医生沟通交流的效率。尽管没有直接达到目的,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矫正了一些自己对医疗的偏见,也粗浅地接触到了医生决断的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1.医学并不万能,但永远充满希望
从过去得病求神鬼,到现在不适跑医院,医学体系的建立着实造福了人类,病人不再被当成罪人,我们的人均寿命也远比过去要高。但是,许多人却又在心里把医学神话,往往还进一步认为如果没有医治成功就是医生的错误、医疗的失败,最终演变成医闹。他们忽视了,医疗只是治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自身的修复能力,对治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书中所言:
医疗手段的支持,就是为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系统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
我们不能完全指望医疗让我们重获健康,也不应该把医疗当做确定性消费,因为医疗过程本身就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如果能明白这一点,我们在今后看病的过程中,也能更加理性。
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完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变强。从过去的简陋设备,到现在许多高精尖仪器齐上阵,病人的医疗之路比以往更安全也更有尊严。医学给人的支撑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治愈希望,也在于医学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只要医学存在,只要医生的一句放心,就能让多少病人重燃生的希望。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2.在有限信息下果断决策
医生们总是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在信息并不完整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定,我想这种能力离不开这样一这句话:"无他,惟手熟尔"。医生的成长之路,有各种知识学习、规培和考试,在数十年的教育下,认知疾病的症状和药理等等,这些都是从业的看家本领。
当然,以个体经验去应对瞬息万变的医疗情况往往是不够的,医生们还掌握着一些分析法则。比如,在治疗面前,必须保证病人活着(唐僧法则);能用一种疾病解释所有症状则不额外添加疾病(第一张骨牌法则);先考虑常规情况,再考虑罕见疾病(马蹄声法则);调整角度观察,避免主观偏见(高尔夫法则)。也就是 : 确保生存基本,确定代表性情况,确认客观真实。
在医学的复杂性面前,灵活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小,原则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大。
书中对于医生决策还有更多介绍,比如假设-证伪-立即重新假设的循证路径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断过程。
3.疾病有着财富的一面,健康更多依靠自己
在人衰老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出现。一方面,复制错误频率增加,另一方面,人体修复能力下降,而在这样的双重积累下人就很容易生病。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机体功能状况的提示,放在更大的尺度下看还是人类进化的遗产。进化是随机的,有些疾病的发生伴随着另一些疾病的治愈,比如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却往往能阻止疟疾的流行。
疾病是妥协和折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关于健康,有一个懒惰的想法 : 反正有医疗,反正可以吃药。正如第一点所言,我们总是忽视自身修复能力在治愈过程中的作用,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强大的医疗体系,而心安理得地做那些摧残自身免疫系统的事。在这本书的多次提示下,我也终于认识到治愈的关键与核心在自身修复能力,医疗仅仅是支撑作用。在懂得这一点之后,对于自身看得更加重要了,也终于懂得那句网络流行语 :
你身体里数以万亿的细胞正和你一起努力。
书中还有许多丰富有趣的内容,比如医学发展的简史,从希波克拉底到许多现代关键医学人物;麻醉剂的发明与药物的更新迭代;重要疾病,如癌症的简要介绍等等。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知识与人文并重的书,也是一本保健和矫正偏见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