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活的学生,想着开始多阅读文献总是没错的。前几天看到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新的nature文章出来,兴冲冲找来准备也"凑个热闹"。不看不知道,这一看让我明白自己以前的许多想法是非常无知和高傲的,也彻底矫正我对科学研究的幻想。
在顶刊面前,总有个疑问 : 它凭什么能上顶刊?以我目前的资历还难以评判一项工作的好坏,只能以刊物水平和影响因子来标定研究质量。我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上了顶刊,那就一定是非常重大的创新,是一个全新的、可以开拓的发现,应该不用做什么实验吧?只用提出一个了不得的现象,剩下的,自有无数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跟进。
粗略看了一下这整篇nautre之后,我明白自己大错特错。光是第一组figure的工作量,就让我有些许畏惧,整体浏览下来,发现这样的组图贯穿每章,而在附录里还有数不清的其他数据。仔细回想原先我那天真的想法,其实有一点轻蔑,认为发现是最至高无上的,忽略了其中需要验证的部分。发现固然重要,但是没有验证的支持,任何人都可以去发现,科学讲究有逻辑的证据,而不是想当然的观点。另外,我怀疑自己在心底认为那些领域内有名的专家不过是凭运气,因为发现的确有运气的成分在,这是一种多么无来由的狂妄。尽管这篇文章我目前并未读完、理解完,但它已经成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破除幻想、摆正心态。
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波三折的,我发现由于本科期间的实验经历与该方向差异太大,加上本科期间对此方向的了解不足,文中许多基础实验的结果我都不能理解,尽管我明白实验是如何设置和进行的,但是对于原因和结果,我却不能进行很好地分析。
其实也会焦虑,毕竟这是自己以后要研究的方向了,不懂也必须慢慢弄懂。当然也不愿意后悔,因为当初自己为什么转变方向,有我自己的理由。虽然有情绪上的一些不适,仍然打算啃下这块"硬骨头"。
情绪问题之外,我也忽然回想起曾经和友人的交谈,她认为我的科研从业者的要求过于严苛。因为我一直认为,如果对底层学科掌握不佳,很难做出好的科研。惭愧的是,自己也一直未能达到自己的标准。不过,我仍然秉持这个观点,并试图让自己达到自己的要求。我目前对这篇文章的无知,一是源于我的原理知识不足,二是还未能训练出科研工作的模式,专注不够加上理解难度较大,很容易读了一点儿就气馁,连贯性不足。当然,论文的逻辑链条也是需要理解的,而它又通过一个个章节串联起来,就好像拼图,而我在收集小拼片的过程中就遇到了极大阻碍,想要完成拼贴是尚不可能的。
准备的解决办法就是,首先回到基础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本身,其次再回到文章环境,同时还需要补充学科相关的常识知识,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坚持。只有真的阅读下去了,才有机会梳理清楚其中的玄妙。
这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既然选择,就做到极致,唯愿自己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