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他三尺又何妨

让他三尺又何妨

作者: 奋斗的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00:08 被阅读0次

    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纠纷、摩擦。在邻里之间更是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有句格言“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邻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好,赛金宝”,邻里之间犹如唇齿相依,容易接触。只有团结互助,相互礼让,才会家家兴旺,事业发达;“邻里吵,不得了”,如果与邻为敌,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如果处理不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让他三尺又何妨”,说的就是邻里为了争住宅多少而引起的事端。

    明智的邻里就会选择相互礼让,使事端平息。毕竟有“远亲不如近邻”,只有邻里之间相处好了,才会互帮互助,对彼此的生活都是一件幸事。

    作为邻里,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但是对于邻里之间出现的纠纷,彼此应该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谦让,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家鸡叼了王家麦、李家猪拱了赵家地之类的小事而起纷争,因气使性,动辄争吵、打架斗殴,甚至还闹上公堂,实在是不应该。

    有一个关于“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令人们深思。清朝乾隆年间,正在外地做官的郑板桥忽然收到弟弟郑墨一封来信。原来,在老家务农的弟弟想让他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弄得郑板桥很不好意思。但是他又清楚,弟弟不是好惹是非的人,这次明显是受人欺侮,不得已而求之。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重修旧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房契上写得清楚,那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起了做官的哥哥,想到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胜定了。然而,郑墨没有想到,哥哥回信劝他息事宁人,同时寄了一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另外还附一首打油诗: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接到信后,感到很是惭愧,当即撤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邻居也被郑氏兄弟一片赤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再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一争。就像长城那样伟大的工程,让他三尺又怎么样呢?一来既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又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道义上的支持。二来还使得两家重修旧好,共用一墙,实现双赢。这种做法才是事半功倍,两全其美。

    “让他一墙”中的“让”不等于无能,也不等于低人一等,而是一种胸怀。邻里间出现矛盾,就应该主动相让。让,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而这正是邻里团结的黏合剂。邻里之争,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关键在于自己。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罗威的人。有一天,他看见邻居的牛吃掉了他地里大片麦苗。他既不寻机报复,也不说长道短,而是到山上割了一大捆牛草悄悄地放到这位邻居的门前。待邻居开门看到牛草,什么都明白了,感到十分内疚。从此,邻居的牛再也未闯入罗威的庄稼地,两家友好相处。

    “让他三尺”中的“让”是一种修养。邻里之间相互谦让,其乐融融。所以,邻居朋友都能够多一些互让互谅,多一些宽容理解,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遇难时,大家相互安慰,岂不更加安居乐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他三尺又何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ei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