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信息化普及,通讯高度发达,倍感应当回顾吾辈走过之通信及通讯史,以飨今日之年轻朋友。所谓“一呼百应”“一点就通”,实非一日即可建成。
初一年级,方收到第一封书信。乃家父于航经三峡客轮之出差途中间隙,将一张有关三峡风景之明信片寄至学校,令余于同学之中甚觉骄傲荣光。至于自己寄出之首信也即此一时期,概是寄送作文至某家少年报社云耳。
诚然,写信、收信几乎贯穿余之整个中学、大学时段,也囊括与家人、同学、恋人间之鸿雁往来。余于桌前注墨疾书之一笔一划,无非于信笺之上汇报近况、倾吐心事甚或卖弄些许文学底子,再以繁多样式叠折信纸封妥信封贴上邮票(中学时之地址大抵请对方父亲或者母亲转交,大学期间方可直接寄至某大学某院系)。每当绿色信箱邮筒纳余信件之后,便是等待回信之时日,其中既有煎熬又觉温馨,皆阳光午后之最美好记忆是也。
九十年代末,写信之术概俱终止。除公文发函外,莫再闻有私人书信往来,此时,有即模拟数字信号之个人通讯时代来临。
由此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余之一则笑话可闻。余方幼龄齿序七八岁耳,初于家父办公室内操作黑色且有数字拨盘之电话机,往另在一隅之家母办公室打电话。每拨动一数,再听回盘一转,“嘎”“吱”有声。待得拨完四数,听筒内之嘟嘟数声即就被母亲“喂”声打断,余惊吓之中默然无言。直至母亲“喂”声不停,余方才鼓足勇气而言:“呃,妈,呃,回家吃饭。”家母方才恍然大悟,啐一口道:“在上班哦,还没下班,吃什么饭?”
余考取大学获寄录取通知书之日,竟鬼使神差般径往厂收发室,思忖报知某同学该喜讯。然,相赠之通讯录内仅有其母亲单位名称,更无电话号码。故拨打查号台,随即拨通闻知之第一个号码。心中实不知拨打至何处何地,心中喜极,脱口而出,道:“我是某某某,我考上了,请告诉某某一声”。对方愣怔半晌,即闻听筒内至少三人齐声哈哈而笑。余则搁电话扬长而去,弗作它论,只需电话已通,尽说吾言,则气爽心怡也。
大学之中则更尤其甚。学生宿舍楼仅一部供电电话,即无拨号盘,使用时直取听筒以待总机回应,方可请总机接转单位内部之某部电话。如此电话直至余毕业三四年后,仍遍及各方。甫入学时,欲打长途电话返家,四处寻找,从未功成。余之首个寒假、暑假,皆提前趋至邮局拍发电报,以最简捷之文字说明几时到家。及后,学校于小卖部之附近安装若干磁卡电话。使用前需购得磁卡一张,依面值插进电话机以实现全国直拨。但其通话费用极贵,余省吃俭用花费五十元购得一张磁卡,仅使用三次即被机器凿穿三孔于磁卡边沿,意即显示话费已罄。
值余毕业分配至所在单位后,偌大单位仅一个总机号码。意即彼时之女友欲从省城打电话与我,必则不断拨号,趁其余人众用毕电话之间隙方可拨通总机再转至余所在分机。更有甚者,即便电话已通,两人对话,期间尚可能被总机插话提醒:“差不多了哈,使用时间过长了”。惊欤!恋人之间欲私语传情,竟不想有人于后监听,此不可不谓怪哉恐怖也。
其后,单位之外街面上,众多商铺均开设公用电话,皆外悬“全国直拨”字牌,如此方便日甚。有事可出门交钱打电话,需接听电话时,则楼下商铺老板高呼一声,下楼接听并奉上呼接费一元。
如今如何想得,彼时此地仅距省城百里,竟需加拨长途区号,须按省内长途计资,蔚为大观也。
公元一九九七年春月,有外埠之进口传呼机流行,谓之西洋名称“BP”机是也。仅购一台摩托罗拉数字机,即用去余整一月薪资。彼时,每拥有传呼机之人皆挂于腰间,最欲人前铃响,以显己之时髦。更有广告语之“人海茫茫,一呼即出”被印写于繁华盐市口之成百楼外,广告牌中一风衣职场男士于万千人群中跳将出来,印象深刻。
时过境迁,如过江之鲫之各大传呼台于数年内便销声匿迹,第一代数字模拟手机以市民价格初登历史舞台。余之第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唤作“心语”,仅有拨号通话功能,蓝色波浪形机身,外置黑色天线,市场价近二千元。随之,又因换代产品而相继使用过诺基亚、三星等品牌手机,功能无甚变化,仅添有发送短信及贪吃蛇游戏。
其时也,最想能拥有一台掌上电脑型之手机,既可通话,又可上网、聊天。故曾找寻一款名为多普达之横版手机,据称其能如同电脑一般打字上网。然则价格奇高,未曾如愿。
此时已至公元二千零五年,第一次通过电脑申请某腾氏公司开发之QQ号码,方可谓首次进入网络社交平台时代。
直至二千零一十年前后,余才目睹有人始用苹果手机,感觉讶异。触摸翻看一个甚似一个之软件,功能强大至无以复加。后又因听闻苹果系统太过封闭之说法,方才于二千零一十一年入手首台智能手机——酷派,从而,又登录使用其最新开发之社交平台——冒泡,其后又有微信平台。
时至今日,通讯发达之程度不徨细说。一路走来,回头看时,其心洋溢间乐在其中。有此间评论言,通讯方式之变化仅数年以来国家进步、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之小小缩影耳,只我等万未曾想到,发展如此之快,我辈之梦想又实现得如此之快。
人类之通讯,由几千年之飞鸽传书、鸿雁递信,至烽火示警、快马传驿,不过仅数十年间,便已完全实现千里眼、顺风耳、万里传音,真乃可慨叹可惊呼,可引以为自豪之壮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