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县令李师晦,有兄弟任江南官,与一僧往还。尝入山采药,暴风雨,避于桤树。须臾大震,有物瞥然坠地。倏而晴朗,僧就视,乃一石。形如乐器,可以悬击。其上平齐如削,中有窍,其下渐阔而圆,状若垂囊。长二尺,厚三分。左小缺。色理如碎锦,光泽可鉴,叩之有声。僧意其异物,置于樵中归。柜而埋于禅床下。为其徒所见,往往有知者。李生恳求一见,僧确然无言。忽一日,僧召李生,既至,执手曰:“贫道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物,聊用为别。”乃尽去侍者,引李生入卧内,撤榻掘地,捧匣授之而卒。
伊阙(今河南洛阳南)的县令李师晦,有个兄弟在江南当官,和一个和尚交往。和尚曾经进山采药,遇到暴风雨,就在桤树(一种南方常见的速生乔木)下躲雨。不久,地面猛烈地震动起来,有东西极为迅速地坠落到地上。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和尚就去查看,原来是块陨石。石头形状如同某种乐器,可以挂起来敲击,其上端平齐如同刀削,中端有小孔,下端渐宽而渐圆,就象个垂下的皮囊,长约二尺,厚约三分。左边略有缺损。其颜色纹理如同细腻的锦锻,光滑润泽如同镜子,轻叩上去铮然有声。和尚认为这是个珍贵的东西,就把它放在药草中带回去,放在匣中藏在禅房床下,被他的徒弟看见了,渐渐就有人知道了这事。
李师晦的兄弟恳求和尚让他看看陨石,和尚坚决不吐一字。忽然有一天,和尚请人叫李生,李生到后,和尚握着他的手说:“贫僧已经力衰体弱,死期将近。你以前所想要的东西,就送给你作为赠别之物吧。”于是遣散了侍从,将李生带进卧室,撤去床榻,挖开地面,捧出匣子交给李生后就圆寂了。
《坠石》亦出自《酉阳杂俎》,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八,“石”类。这是一篇记录陨石的文章,虽然对陨石的描写有些夸张,但也表明了自古以来,陨石就是极珍贵之物,在当时就被人视为珍宝。就算现在,陨石也价值昂贵,远胜黄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