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散文
教坛耕耘二十载,归来仍是少年

教坛耕耘二十载,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 蒲公英的足迹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8:04 被阅读83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人生已早过了不惑之年,在教坛里也耕耘了二十余载,回想初登讲登台的情景,如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

            我于一九九七年八月被分配到张掖市一所农村中学任教,虽然这所学校地处农村,但是学校大,学生多,尤其有一批所谓的前辈,他们专业过硬,业务精湛,爱岗敬业,教学业绩突出。我当时在一熟人的引荐下拜见了我后来称之为“语文王子”的老师,我跟着他听课,课后向他请教,每有问题,他都能亲切地热心地全方位地解答,说实话,那时候我非常敬佩他,其实他比我大不了几岁,个子也比我高不了多少,但是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从他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教学理念的强大。那时,我暗自思忖,当语文老师就要当他这样的语文老师。后来,南北辗转,听了无数名家名师的课,但是“语文王子”的课,始终无法忘怀。至今回想起来,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在一个普通农村学校展放,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呀!我常常想,我如此幸运,又如此自豪,能在榜样的引领下找准方向,即使踽踽独行,我也要让内心精彩!

            记得曾经有位同事在升旗仪式上演讲,他说:“孩子们,老师是人,老师不是神,老师也要吃喝拉撒,老师也有七情六欲。”的确,人年轻,心气高,但有时,既浮躁,又迷惘,当老师,真有欲罢不能的无助。那时候,每周一晚上都要开例会,我们的老校长总会对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记得有一次他在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中国人多,岗位少,要珍惜这份职业。”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话仍然鞭策着我们,短暂几年间,我们被分配到农村中学的八个青年陆陆续续考调进了城区重点学校,成了新学校的青年才俊,如今仍是学校的中流砥柱。

            二十年的光阴,晃如隔世,生命里感恩的人和事,如酒酿,越存越醇香,怀着一份虔诚的情怀,开启尘封已久的回味,那么亲切!那么美好。二十年的光阴,仅一瞬间,但是却那么珍贵,从青年到中年,我们走成了一本感动自己的教科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活是一面镜子,人也是一面镜子,走过半生,归来仍不忘初心。

            二零一四年八月,当我与玉龙中学深情一瞥,我知道,我已深深爱上了这个阿娜多姿的校园,石级,操场,夕阳,黄果树,八月飘零的满地桂花。每天清晨走进校门,听到朗朗读书声,顾炎顾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会跃入脑海。听听,这是世间最真最美的声音;看看,这是人间最无私的职业。玉龙中学是一个窗口,她年轻,大气,有内涵;她稳健,进取,有方向;她务实,自由,有挑战。因为这种氛围,她能让浮躁的内心沉静下来,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也因为这种氛围,激励着一大批敬畏讲台的行者一一勤奋耕耘,大胆实践,上下求索,努力创新等等。当然,这一切得益于以聂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的英明睿智,他们善于审时度势,为玉龙中学向前发展制定了方向;他们远见卓识,为每位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他们高瞻远瞩,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把自己的教育生涯总结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地点,张掖(丝绸之路),主要是积淀,成长,探索阶段。初登讲台,没有教学方法,我就学别人的方法。学前辈,学名师,学课本,学生活,学各种金典子,学来就用。没有教育理念,就去读书,读专业书,读教育类书,读心理学,读历史,又去参加各种考试,各种培训,聆听各种讲座,以此来沉淀自己,提升自己。每次回想起来,年轻真好,但年轻缺少经验和方法,每次课堂结束,都有“我虐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之感,非常羞愧,觉得对不住三尺讲台,对不住期待的眼神。每当想到这种情形,我总会反复写教案,反复设计教学方法,反复总结归纳,反复创造运用,手写详案,我至少坚持了18年,现在有些课文仍然要写。

            我自小愚钝,同龄人中没有别人灵光,但我深信,天道酬勤。我不怕失败,常用激励学生的正能量来激励自己!胜不骄,败不馁!

            初登讲台的几年,我自己归纳了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四步法、诗词教学五步法、字词集中学习法,作文三部曲(审题、选材、写作)。自己摸索自己使用,现在才明白,每走一小步都是为后来跨出的一大步垫定了坚实基础。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批改作业,班务工作,这些是多么小的教育事件,但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是他的主业,是他的责任,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所以我常常感恩那片沧桑的古丝绸之路,感恩它广搏的土地和厚重的文化,感恩那凛冽的寒风,感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风光,感恩那一群有情怀的河西语文人,感恩他们给我的生命打上了多彩的底色。因为感恩,责任成了习惯;因为感恩,责任成了职业素养;因为感恩,责任成了品质。

            第二个十年,地点,遂宁(观音故里)。主要是学习,变通,继续成长。回到故居遂宁,晃如隔世,正如刘禹锡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我常常戏谑自己,我居然和刘和州感同身受,于是送一首打油诗给自己,“少小离家,归来已不年少。甘州不知身似客,错把遂州当甘州。”回到故土,我怀疑过自己,是闭塞落后,还是拘泥死板?几度挣扎,没有答案,直到后来参加“国培”后,才发现自己坚守了一方净土。每一次讲座,每一位名师,每一次教材解读,都在激烈碰撞,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又在重建自己,每天都有全新的认识,班主任李华平为培训一线老师,倾尽毕生精力,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了解一个个教育名家,于漪,程翔,窦桂梅,高万祥,李希贵,李镇西,钱梦龙,孙维刚,王金战,魏书生等等。又在他的倡议下,我们又解读一篇篇课文,从杨绛的《老王》到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再到《林戴玉进贾府》等等课文,争辩,碰撞,共鸣,个性,精彩纷呈,真有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味自知。回到课堂,我立即在网上买了一本钱梦龙的教育专集,如痴如醉地一口气读完,圈点勾画,感觉神清气爽,七窍生智。又迫不及待地设计《老王》这篇课文,当我和学生用全新的方法解读完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的灵魂受到彻底洗礼,感觉美妙极了,幸福极了。终于明白,三尺讲台,引无数教者竞折腰的原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沿途走来,平淡平凡平静,每次转变,都会迷茫迷惑最终获得迷津。孔圣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告诫人们,人生每个阶段都要学习,只有学习才会成长,只有学习才会独立思考,只有学习才会“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有学习才会变通与坚守,只有学习才会纯粹与豁达,在这期间,我初步总结了一系列教育专题,比如三有作文(有趣,有根,有魂),关于亲情作文的三个系列,诗歌群文阅读  爱国  思乡(品读有温度的意象),人性的光辉(小说专题阅读),解读生命的密码(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落叶之静美),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阅读),尤其群文阅读,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充满了诱惑,也适合我们的学生。就这样,我在语文的王国里自娱自乐,再自朝一遍,都将走入半百,归来还像少年,那么童真,那么简单,又那么直率,那么固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我已站在第三个十年的道路上,不论走多远,都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克服惰性,弥补失误,挑战自我,继续在语言文学里自由遨游,站好讲台,播撒甘霖,争取不要生病,我曾告诫自己,既然没有认真的年轻过,一定要负责任的老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坛耕耘二十载,归来仍是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j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