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人生比作旅行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你可以轻易地找到各种从不同角度对比人生和旅行的感慨, 比如,人生像是一场单程旅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风景;或者,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又或者,人生如旅行,途中会遇到很多人,而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人生与旅行的类比大多是在描述人生作为旅行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我想问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把人生当作旅行,是不是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过自己的生活以及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说到旅行,有很多旅行手册会列出详细的地址和电话引导你去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地吃喝玩乐,万能的因特网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旅游攻略给你提供无数种旅行线路和讲述不同的旅行经历。但没有人会把旅行手册或旅游攻略当教条,最终没有人会分毫不差地按照旅行手册或旅游攻略来进行自己的旅行。
有些人只去众人皆知的景点拍到此一游的照片然后拿到朋友圈去晒就觉得此行功德圆满,有些人却专门避开热门的景点去探索那些大多数人不知道风景却美不胜收的地方,还有些人不去看风景而去体验各种各样日常生活中鲜有机会进行的活动比如潜水跳伞滑雪打猎,还有些人……我想已经没有必要再列举下去因为意思已经很明了:旅行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路线或轨迹。而这些不同的方式显然并没有优劣之分,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全凭个人喜好。
那么,人生呢?人生这场漫长的旅行难道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所有人必须遵循的轨迹吗?
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轨迹是出生、上学、工作、结婚、育儿、退休、死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特征:6岁进入小学就开始为12年后过高考独木桥做准备,18岁高中毕业终于卸下鸭梨山的重担开始尽情放纵,20多岁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并将这份工作进行到底,不到30岁结婚生子从此堕入上有老下有小的水深火热,60岁左右开始退休生活加入到广场舞的庞大队伍中,80岁左右走进坟墓并准时在每年4月初收到子孙们送来的生活费。
这一“经典”的人生轨迹仿佛被遵循了很多年。大概是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历史,所以中国人的一个思维习惯是喜欢拿时间说事,喜欢把“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挂在嘴边,仿佛只要是时间久远的东西就是不可更改的。
到了国外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全世界都跟中国一样坚信记录这个国家历史跨度的数字毫无疑问的就是5000年,甚至在讲求科学准确的西方学界都难有定论,有2000,3000,至多是个3000多,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哪本国外出的书在提到中国历史时用的数字是5000。
当然,在此我的目的并非是要纠结于这个数字,也没有试图否认中国历史的悠久,我想说的是,或许很多时候我们盲目坚守的东西可能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般牢固的根基,比如,中国历史的具体长度,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一直说是5000年就表示没有任何人质疑;又比如,长辈们喜欢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而事实上这个“规矩”可能并没有长辈们说这句话时的神情所表现出来的那么“老”,或者说即便真的很老,也不能仅仅因为它老而不容质疑;再比如,上文提到的人生轨迹,仿佛多少年来中国人都是这样遵循的,而事实上这个“多少年”真地久到仿佛好像从来没有过其他轨迹的存在吗?显然不是啊。
远的不说说近的,中国1949年解放前,那时候很多穷人尤其是女子根本就一辈子都没有上过学啊?至于结婚,“年方二八”才是妙龄不是吗,而这个“二八”不是指的16岁吗?最后是死亡,众所周知人类的寿命是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在逐渐增加的,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
由此不难想象仅仅几十年前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就与现在有很大不同。既然如此,至少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讲,上文提到的那条人生轨迹并不是唯一的吧?所以它是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呢?我们完全可以不必按照那条轨迹来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再来看空间的维度。世界如此之大,生活方式怎么可能只有一种?如果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人都按一条人生轨迹生活那简直就跟全世界70多亿人都长同一张面孔一样可怕。
道理如此简单,但一旦到了实际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的人愚昧无知顽固不化,他们只知道从自己出生开始身边他认识的所有人都是按照同一条轨迹在生活,所以人生就应该如此,没有其他的选择。
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同事们闲聊,有人问一个新来的同事:你有小孩吗?答:我连婚都还没结呢!这个回答对于中国人来说意思相当清楚,因为中国人的逻辑是,通常情况下没有结婚的人是不可能有小孩的。但是这个回答如果欧洲人听到可能会迷惑不解,因为那个逻辑放到欧洲甚至连通常情况下都是不成立的。
在一些欧洲国家由于人口呈下降趋势政府大力鼓励生育,而另一方面已婚身份意味着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比未婚身份有巨大变化而离婚程序又相当繁琐,导致婚姻并不是生育的前提,而且非婚生子是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的,所以在欧洲没有结婚的“夫妇”有小孩是很普遍的现象。
根据中国法制日报2006年的报道,未婚家庭新生儿占所有婴儿的比例,在瑞典为56%,法国48%,英国42%。这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不是有些骇人听闻?我只能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少见多怪吧。
讲真,世界如此之大,生活方式有千千万,我们为什么要麻木地按照别人的轨迹来延伸自己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身边跟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轨迹并不一样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少一些大惊小怪呢?那些人生轨迹与上文提到的“标准”人生轨迹有所偏差的人是否不应该被视作“不正常”而受到社会的打压呢?
你应该知道我说的这些人包括哪些吧。比如,所谓剩女,人家不过是没有在大多数人(仅限在中国)都做一件事的年龄也去做这件事而已,为什么就因此成了社会嘲讽排斥的对象?如果按照中国人结婚年龄在解放后比解放前走高的趋势来讲,这些现在被指责的剩女们根本就是引领时代的先锋啊!
再比如,哪些年过30甚至40或50却没有从事一项所谓稳定工作的人,仅仅因为他们跟大多人不一样就应该承受众人异样的眼神和无情的指责吗?或许他们的错仅仅在于并没有很多人所具有的对当前现状的屈从,对自己内心的忽略,以及对与众不同的畏惧。
人生若真如旅行,你还会坚定不移地遵循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而不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吗?
人生若真如旅行,你还会对别人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妄加指责吗?
人生若真如旅行,抛弃过去的不快乐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的步子还会那样难以迈出吗?
所幸,于我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