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李荣融二三事

与李荣融二三事

作者: 写写玩玩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2:03 被阅读0次

    一天,整理相册翻出了这张老照片,一下把我的记忆唤醒了,文字意识也有了温度,就写成了这篇小文。

    与李荣融二三事

    站在我身旁的是时任无锡轻工局局长李荣融。他是我心目中最为由衷敬佩的中国官员!他对我的职业生涯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他如雄鹰在天上翱翔;我似驹马在地下忙碌。好在人有退休之时,不约而同走到平实的地上, 无意之间少了那么一点高低尊卑之感,不由顺着人的记忆习性,把曾发生彼此之间的两三事白描出来,留下我的记忆文字。

    第一次“交锋”

    1989年,他从无锡经委副主任调任无锡轻工局当局长;我在无锡微电机厂担任总支书记兼副厂长。他高挑清瘦,目光如炬,气宇轩昂,说一口柔软的上海普通话;在他到任前大家已获知他曾在无锡一家著名企业当过厂长,且口碑极佳,所以,我们这些在企业干实事的人心里自然多了一份敬意。

    一天晚上,我去他家当“说客”,即便第一次进门,我也没拎任何礼物,因为我不想在我尊敬的领导面前显得俗。

    他家住在市区临街的一栋80式公寓四楼,三室一厅,一家三口,一妻一女;家里陈设简单,且整洁干净,看上去除了比我家大一点外没有什么两样,绝没有想象中的局长家。

    当时他入住的公寓楼

    进门,他热情示意我坐;他太太为我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绿茶;他女儿正在里屋做功课,出来和我打了一个招呼。也许我从小生活在干部家庭的环境,所见所遇大干部多的缘故,初次在他家面对面,我一点不拘束,也许他好客的气场,我只寒嘘了几句就直接进入话题。

    “两年前,葛厂长和我血气方刚,一拍即合(当时,他在另一家工厂当厂长;我在局里当宣传科长),主动向局领导请缨去了当时严重亏损的微电机厂。”我一本正经向李局长介绍说,“在葛厂长带领领下,今年工厂各项经营指标完成出色,尤其利润增长幅度明显超出局里下达目标。在我看来,葛厂长经营有方,没日没夜忘我工作,……

    说到这儿,他朝我抿嘴一笑,插了一句:

    “小王,我清楚了,你今天的来意!”

    我睁大了眼睛,问:

    “怎么说?“

    “你是为葛厂长今年当选局优秀厂长一事来的!”

    我心中一喜点点头,暗想,这位局长厉害,怎么话才开头就明了我的来意。

    他说:“小鸽子(人们习惯称葛厂长为小鸽子)确实干得不错,脑子活络,干劲十足,工厂有了明显起色,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你的努力。这些我们都清楚。”

    这时,我心里一喜一沉:喜的是他夸了我;沉的是他话中有话。

    “但是,他的管理意识和方法还是落后的。”

    一听他的话音,我心里急了。不过,转念一想他说的也有道理:葛厂长身上有一股冲冲杀杀的狠劲,但确实缺少现代管理的意识和有效方法。

    接着他又说:

    “这次评选局优秀厂长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不仅仅要看经营指标,更要看我们选出来的厂长是否具有现代管理的潜质!这是一个导向问题!”

    被他这么一领,换了一个高度,把我来之前准备好的全部理由一下弄没了!心想,新来的李局长真的好厉害!

    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到了市里那些红极一时的厂长们,特别举例说到电视机厂李海勤,无线电厂朱阿荣等,他说,别看他们现在干得欢,像神一样被捧着,其实,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管理意识落后,经营方法传统,又固执不愿与国际化管理趋势对接,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今后都会出大问题的………(若干年后,真如他所料,那些红极一时的人物都被市场洪流淹没了。)

    没料到彼此第一次相见,他如友相待,娓娓道来,让我顿感了自己的浅薄。原想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他,却不料被他寥寥几句,轻轻一拨,把我挤到了一个哑口无言的境地。

    那天晚上聊了许久。走出他家门时,从四楼一步一步送我到楼下;到了楼下,两人站在路边又说了好一阵子,他跟我说,局里发现和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有潜质的,尚有争议的中青年厂长。

    分手时,他鼓励我好好干!

    我当上了厂长

    一天,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刚从局里开会回厂的葛厂长,兴冲冲推开了我办公室门,劈头盖脸冲我说了一句:

    “王书记,你要当厂长了!“

    我一愣忙问,“怎么啦?”我起身帮他倒了一杯红茶。

    “李荣融局长要你去当厂长,去塑料七厂当厂长啦!"葛厂长说道。

    “叫我当厂长?来,坐下说!”

    葛厂长那肯坐,依然站着,哈哈一笑,没好声好气地说,“我算是第一次领教了这位新来局长的厉害!”

    “快说来听听,怎么回事?”

    “今天下午局里开厂长例会。”葛厂长边说边从桌上端起那杯茶喝,“会议结束时,他把我叫住去他办公室。刚坐下,他就开口就表扬了我,也表扬了你,说我俩配合得好,干得不错!”

    接下去他详细转述了他俩之间的对话:

    “正因为你俩搭档不错,所以,局里想调王宪平去塑料七厂当厂长。”

    葛厂长故意问:“该厂厂长徐一平不是干得好好,年富力强,很有闯劲?!”(徐一平现任江苏省经信委主任)

    “市里要提拔重用,调任团市委任副书记。局里考虑让王书记接任。你看怎么样,想听听你的意见?”

    “那怎么行,我坚决不同意!我们俩干得好好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正因为你们干得好好的,所以才想到你们啊!”

    “王宪平他当书记行,干厂长不行!”

    “你怎么知道王宪平干厂长不行呢?”

    “因为他从来没有干过厂长!”

    “小鸽子,我想问你,在你当厂长之前,你干过厂长吗?”

    “一句话把我这个自称铁嘴的给呛着了。我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葛厂长当着我的面,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杯子朝桌面上一放,高八度地说:“是啊,哪有人在当厂长之前就当过厂长的!看来这新来局长真厉害,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话锋犀利,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

    1989年,我当无锡塑料七厂厂长了。从此,开始了我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生涯。

    大家喜欢听他“说”

    全国刚解放有个说法: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

    在我看来,不在于会多会少,而在于谁在台上说。

    自从他来后,局里开会出现了个现象:当别人领导在台上讲话时,一些老油条厂长书记就会悄悄溜出会场,三五成对,抽烟聊天,消磨时间。而当等到李荣融局长要开始讲话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扔下手中的烟头,一溜烟地回到会场里,一个个竖起了耳朵听,生怕漏掉他说了什么似的。

    在台上,他说得一口上海人口音的普通话,听上去糯糯软软的;他具有国际视野,从不念稿子,从不人云亦云,常常语惊四座,往往给人耳目一新,顿开茅塞之感。不过,听他私下说话,还会时不时带出上海人发泄时才有的那句口头禅 — “唔冊那!”

    大家喜欢听他说话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量大。他能从一个高度和广度说出大家要想听的东西;二是角度。他擅长把一件普通的事换一个角度来说,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让人顿开茅塞;最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八年前听他讲市场问题。在当时那个环境里,大多数人对市场问题完全处于似懂非懂的混沌状态,即使听他讲了那么多,也只是一知半解。

    实话实说,我们这些厂长书记们在私下里都很喜欢他,尊敬他。

    他来我家做客

    那时,大家都在议论他被时任国家副总理朱镕基钦点,要调去北京当京官了。

    临别前,我请他来我家做客,他欣然答应。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下班铃一响,我急着先回家,帮着太太做点什么。我家不大,六十多平方,一个小小客厅,放一张小沙发,再一张小方桌四张折叠椅,中间就留个狭窄的过道。厨房里已经洗好切好了菠菜、白菜、番茄、豌豆苗和小白菜,五颜六色挺好看;还有粉条、冬笋、老豆腐和两大盘牛羊肉片;配上一碟碟花生酱、芝麻酱、沙茶酱佐料,看上去琳琅满目一台子,再点上几根蜡烛,错落各处,一顿味美色美的火锅晚餐基本准备就绪。

    局机关离我家不远,骑车也就十分钟。

    六点一过,他到了。

    一进门,他顺手递上了一盒巧克力,他说德国出差买的,给了我儿子的。他和我太太互用上海话寒暄了一番,说了各自以前在上海那区那街那个胡同居住过,好像彼此邻居似的;四人坐下,一张方台正正好;我太太和儿子喝饮料;他与我各自打开一罐喜力啤酒;大家一边涮着火锅,一边聊着家常;他说他是个超级足球迷,每次精彩足球比赛绝不错过,即使因公务不能收看直播,也一定会事先设置录下来;他说他在家喜欢自己动手做这做那,修这装那。他夸我太太为他拌得火锅佐料特别好吃,说比店里的要好吃多了;我太太被夸得眉开眼笑;大家聊着聊着,我好奇地问了他:

    “李局长,都在议论你要调往北京,说是朱总理点名的?”

    “是!确有其事。”他说。

    “据说朱镕基总理与你关系特别好,有好几种版本。所以我好奇,真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接下去,他娓娓道来和朱镕基是怎么开始的。

    一次,他以无锡油嘴油泵厂厂长的身份,参加省里一个项目汇报会,专程前往北京向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回报工作。那天上午朱特别忙,好不容易轮到了,已是午饭时间。轮到李局长回报时,朱镕基只给了他5分钟时间。谁知他一开口就引起里朱的格外兴趣,并不停插话提问;他不卑不亢一一作答。当时官场盛传,人人怕朱镕基当面提问题,尤其与数字相关联的问题。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那天李局长的汇报时间竟然超过了三十分钟。

    之前,朱镕基与他素不相识;过后,俩人惺惺相惜。他还告诉我说,朱镕基上任上海市长后(上海与无锡相隔很近,高铁半个小时),在筹办上海浦东开发区时,曾亲自出面与无锡政府协商,拟重任他参与负责上海浦东开发。不料被当地政府婉言拒绝。为此,朱还心存不悦。后来,朱出任国家领导人了,他就被直截了当地钦点了。

    ……

    后来他去了北京,彼此联系就慢慢少了。

    不过,他在我心里依然念念不忘,如一盏灯,一直亮着。因为,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气质:清新、飘逸、孤高、刚毅,融为一体,吸引着你;他为官清廉、睿智、想干敢干;他为人简单、诚恳、不乏冷幽默;他是一个站直了的人,骨子里溢满了自信气息;他的人格高于他的官格,富有光泽的精神价值;他无愧为中国国企在现代国际环境获得辉煌发展的架构者。

    同时,他是影响我职业人格形成的关键人!

    最后提一句:我喜欢听他在私下里说的那句上海话的口头禅—“唔册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李荣融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l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