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
“努力吧!少年”这句话并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努力吧!少年”这句话并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 陈陈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6:53 被阅读16次

    现在有很多词汇来形容一个在某个领域才能卓越的人。比如“大咖”,“教主”,"大V",这些人好像自带光源一样,站在那里熠熠发光,让人仰慕。

    这些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知识丰富、自律性强。当你问及他们的成功之道时,他们都会说:努力吧!少年!好像唯有努力是通向成功的唯一之路。难道真的没有别的了?比如怎样选择一个对的行业,比如怎么有效利用时间,比如如何培养强悍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更直接一点问:我怎么去努力呢?           

    其实努力也是有方法的。就像“学习”这件事也是要学习的一样。

    《精进》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恰如其分地回答了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很困惑又没有方法解决的问题。

    《精进》的作者是拥有60多万关注者的知乎大V采铜先生。他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采铜先生在知乎平台上回答了981个问题,获得58万次的赞同,当然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采铜先生是一位勤奋的知识贡献者。擅长把学术理论转化成有趣的常识,能帮你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并给出建议。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困境围绕着我们。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梦想成为某个领域才能卓越的人,别人眼中“厉害”的人物,一句简单的“努力吧!少年”不能解决我们的困惑。采铜老师的《精进》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前进方向。选择和行动,学习和思维,才能和成功以及时间管理。

    首先,关于选择和行动。

    一位大学生,报考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但是他喜欢动漫设计。他每天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还要去旁听自己感兴趣的动漫设计课程,同时还要搞社团,忙得一团糟,又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好。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选择的两难境地。关于选择,《精进》给我们列出一个原则,两个标准,一个办法。

    一个原则是:选择过程中要采用“最优原则”而不是“满意原则”。就是要选择最好的而不是自己满意的。提高选择的标准,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选择。

    两个标准是:1、我们需要在现有的人生格局上再向上一步,看到更大的天地。采铜先生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给出四个层次的格局。“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这类人生活没有目标,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这类人是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一切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这类人为理念而生,毕生行动都在追求真理。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这类人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典型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等。

    2、躲开隐含假设,运用新的思维框架。

    影响我们选择的不仅有客观的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的时候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而隐含假设的威力就在于我们意识不到,但是她确实存在。而且时刻影响我们。

    以上面的那位大学生为例,他现在选择过程中的隐含假设以及解决方案:

    采铜老师很贴心地给我们总结了最普遍的四种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典型的赛道假设体现。

    “低关联假设”,这样人认为人生经历相互独立,没有关联。比如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画画,长大没有用,就认为小时候学习画画一点意义没有。

    “僵固型心智”。这样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比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智商不高,于是遇到挫折就自怨自艾,不去努力。与此相对的是“成长性心智”,认为人的智力和才能是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这样人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零和博弈”这样人在竞争中喜欢争夺别人的利益,很少构想双赢的方案。

    一个办法是:维度分析法。就是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比如你要找工作,得到四个工作机会,选择哪个好呢?可以这样做:

    首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工作?为了挣钱?为了升迁?为了学习?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叫“重新定义问题”

    第二步,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叫“因素穷举”。《精进》书中列举了职业咨询专家金树人老师给出的27项职业价值,采铜老师又补充了以下8个方面:

    1、培训指导。2、工作强度。3、团队氛围。4、考评制度。5、晋升空间。6、工作环境。7、食物。8、艺术性。

    第三步,把你罗列的因素进行筛选,按照重要性打分(-5到5分),这叫“因素赋权”。这个打分过程完全体现你的内心需求。比如你想在工作中得到“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那么你就会对“创造性与自我表达”、“独立”、“培训指导”等方面给的分值较高。

    第四步、列表格,分别对四个工作机会的各个因素打分。然后将权重分和因素分相乘就是这个因素的最后得分。把所有因素的最后得分再相加,就是某个工作机会的总分,最后取最高分者,就是你应该选择的工作。下面是采铜老师给出的维度分析法表格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后,接下来就是行动了。关于行动,知乎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段子。有人问,30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网友回答:种一颗数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老祖先告诉我们,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条千年古训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但《精进》中告诉我们,在这个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总是三思而后行,就会被时代列车远远地抛在后面。我们应该“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比如我想学习写作书评稿,思维惯性认为应该先看书,多看书,输入量够了,才能输出。所以我每天都在阅读,大量时间阅读。但是却很少动笔。总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精华,没有完全体会作者意图,迟迟不敢动笔表达。有时候,明明看完书了,脑子里很多东西,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这样,书看完了一本又一本,书评稿却写出来很少。

    看完“三行而后思”之后,我开始行动,每天至少写50字,坚持写,总会完成书评稿。

    果然,开始行动后,每日输出都会远远超过50字,写作的过程中,思路又开始重新整合,有时候看书过程中忽略掉的细节,写作时候反而印象深刻。这就是《精进》中提倡的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的观点。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关于学习和思维

    你肯定会笑,学习谁不会?就怕你不学习。你的学习过程是不是这样:订立学习计划→实施学习→回顾整理。其实不止你这样学习,很多人都是这样学习。

    但是这个学习过程占主导位置的是教材或者课程,也就是说教材给你什么你的大脑就接收什么,你把教材上的知识很好地搬运到你的大脑中。等你需要的时候,再从大脑中调用这些知识出来。我们能够把所学知识完整地调为已用吗?肯定是不能的。艾宾豪斯记忆曲线是慢慢往下掉的哦。

    《精进》中采铜老师给出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提出问题→解码→深度学习→技能。我们来逐步分解。

    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认为,要提问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开放性问题,而不能题纯理论的、封闭式问题。例如我们不能问:速读是不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而应该问:如何选择和挑战阅读的速度?

    拿到一份新材料开始学习前,采铜老师告诉我们一般可以这样提问: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有了那些知识?2、我可以学到那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来知识有补充或者挑战吗?3、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探索可以了解?4、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没有解答,又可以让我去长期探索的?

    关于解码,采铜老师给出三个层次:1、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3、它内部是怎么组成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关于深度学习,采铜老师给出三个解码入口:1、寻过程,轻结论。例如看一篇议论文,我们要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例证材料,通过什么样的推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2、多延展,少总结。现在最流行的总结方式就是思维导图了,一本厚厚的书,一张图就完整地总结出来了。但是,这只是有了骨架,却没有血肉。3、不找相似,多找不同。

    技能是学习的终点站。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精进》中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最有效的提高方式是“练习”。

    现在很流行的成人学习方式“情景式学习”就是典型的“做中学”

    前段时间,我学习秀米编辑,就是边做边学,独立完成几篇稿子编辑之后,技艺一下子就提高了。如果我是先去买一本书,回来啃,啃完再动手操作,工作机会早就没了。

    《精进》中还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提高方式是“练习”。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整合,发现以下规律

    看到这个表格,你还排斥考试吗?这可是最高效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方法哦。

    既然技能是学习的终点站,你知道哪些属于技能吗?采铜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是技能,玩牌是技能,表演、歌唱时技能,创意、设计是技能,说服,解题是技能,思考也是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提高我们的技能。1、写作式操练。2、游戏式操练。3、设计式操练。

    关于思维,现在特别流行这样一个说法,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区别不是靠山背景,不是时机运气,不是个人能力,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如何修炼我们的思维,使其成为一个像未知世界挑战的利器,《精进》给出两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让“潜意识”为我们工作,强化练习发散思维。

    美国艺术家卡梅伦发明了“晨间日记”。就是早晨起床后第一时间写东西,脑海中浮现出什么就写什么,不受任何固定思维框架的约束。因为这时大脑思维是不受任何“监控”的。日积月累,我们就像受过训练一样,遇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散思维就会及时发挥作用。

    2,用图像表达思维。

    目前最流行的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像表达思维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图像可以学习利用。《精进》中给我列举了表达概念和想法的常用图形是流程图和结构图。流程图表示动态过程。结构图表示静态结构。

    3,利用乔哈里视窗发现思维盲区。

    乔哈里视窗

    乔哈里视窗使用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其他人的信息状况。交叉后构成四个区域。

    公开区:我知他知。盲区:他知我不知。隐秘区:我知他不知。未知区:我他都不知。

    理想的交流应该是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逐渐减小。

    4,利用清单扩展思维。

    “清单”是一种强制思维工具。

    飞行员进入飞机前需要在地面对飞机外部进行检查,这个环节包括15个大类81个小项。航海领域也是出海前要按照清单一项项检查。无论航空或航海,这样的清单非常庞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航空航海的安全。

    编制清单的基本方法是先增后减,先尽可能穷举一切可能项,然后根据必要性进行仔细严格的筛选。

    你尝试给自己列一个周末快乐清单吧。

    三、关于努力和成功

    在了解努力之前先要搞清楚关于才能的两个观点。A观点:个人才能是一种天赋,遗传基因决定,后天无法更改。B观点:虽然个人天赋有一定差异,但这是很小的部分,才能的提高主要靠后天努力取得。

    如果你认同观点B,那就可以接着往下看。

    回想一下文章开头,少年请教成功人士、大咖,他们告诉他:努力吧!少年!此刻,我们就来看看,《精进》中采铜老师是如何教你去努力的。

    采铜老师说努力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力,他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

    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或领域。(可以参考选择的一个原则两个标准一个方法)然后专攻。

    那些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往往是什么都涉猎到,但是那个领域都不精通。有时候因为选择机会较少,找到机会一头扎进去,几十年如一日,最后反而成就一番大业。

    其次要用“追求完美”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学习,不苟且。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并不是学画画出身。年轻时因为家里穷,跟着师傅学木工,挣钱贴补家用。有一次在一个主顾家里发现一本《芥子园画册》,就借来看。齐白石用了半年时间把这本书临摹下来,后面的日子就对着这本抄来的书不断地重复练习,自己的技艺越来越好,得到画画高手的赏识收他为徒,开始专业学画。

    历史学家罗尔纲年轻时是胡适先生的助理,他从胡适先生身上学到的就是“不苟且”。这种认真态度使得罗尔纲后期可以在太平天国史学领域成为专家。

    名人的学习经历对现代的我们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学习他们那种学习精神和态度,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第三,努力之后再谈兴趣。

    我们真的习惯了在努力之前先谈兴趣,就像我们行动之前先要考虑再三一样。但是《精进》中采铜老师却不建议这样做。他建议我们可以傻一点,笨一点,选择一些不是特别喜欢但又有挑战性的事情,或者很少人做但是有意义的事情,咬牙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打开有点兴趣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没兴趣不想做了的死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努力吧!少年”这句话并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mk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