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就是上大学究竟是为了干什么,这对东方人和西方人而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大学是为了进入上层社会,目的是跨越阶层,这与我们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隋朝的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其成为了普通人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而西方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上大学是可选项,与社会地位无多大关系。
也许是不同历史文化造就的缘故吧。但最令我认同的还是其中一句话: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是大学的生活经历和高等教育本身,课程内容反倒其次。
书中对教育模式也分了两种,一种是纽曼开创的通才教育(顾名思义,互相交流学习,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培养具备广阔视野的领袖以及企业家),另一种则是洪堡开创的专才教育(即重视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培养出执行层面很棒的人才)。
吴军写的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虽然没有解答我的所有困惑,但值得一读。如果朋友们有什么疑虑,欢迎与我探讨。

好意思,图放反了,大家将就一下!(主要是我不知道怎么重新编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