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只是幼年,我想他别去讨论青年和年迈的人,因为你只是一知半解,尽管自以为多么通透。如果一个人只是人,只看过朝阳,那么晚霞侵染的海不止表面上看起来的璀璨,还有闭不上的鱼儿眼中的黑暗,他便也无从讨论。
有天,一个从城里来写生的作家见渔民家的孩童生地黝黑,身上带有烧灼后留下的丑陋伤疤,感慨至深。他想要帮助这些凄惨的孩子,便为他们写下了三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并想要给予他们家庭帮助。当他真正步入这家庭时,便见到了他们家里,有瘫痪在床的老人和絮絮叨叨的妇人。
作家难过地几乎落泪了,可那个孩子却拒绝了他的资助和帮忙。他只是笑着说道。“我们一家人是从火灾里逃出来的。我们的房子没了,可我的家人都安然无恙。我虽然被烧伤了,可我庆幸的是,我还活着,能每天见到我喜爱的大海。”
他真的不幸吗?我倒觉得那生活无比地让人欣喜,为其欣慰。那些你不知道的东西,提前为其伤感或是沾沾自喜,都是既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改变他人的无用功。便不必多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便也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个神仙来到一个善良朴实的夫妇家里落脚,他们的隔壁住着一个脾气恶劣的贪婪之人。神仙想要带给朴实的夫妇一份祝福,却被邻居听了去,威胁神仙,他便不得已也答应为其做点什么。
第二天,神仙施法把邻居家漏洞的墙给补上了。可与此同时的是,善良朴实的夫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反之,他们家的羊竟忽然病死了。夫妇不解,“为何邻居家的墙壁被补上,而我们却是病死了一只羊。”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其实那面神仙我堵上的墙壁里藏着很多的金子,这样,他便见不到那财富了。而在夫妇家里,原本是妇人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神仙便在夜晚让阴差带有了羊的灵魂,才救了妇人一命,得以保全她们家庭。
好像真的就如那句,“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好,却也没那么糟。”
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有我们不知道的幸运降临,可多数人都在不幸中沉迷困窘,未曾注意。这大概是“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他开启一扇窗。”的另一种形式的证明。或许并不是它往常在天赋上的意义体现。
可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总是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总有一些小幸运是被准备好,只是时刻等待你来打包带走的,那是属于平凡普通的你的。可倘若你在别人的幸运和不幸中徘徊,错过了便怪不得任何人了。
别把不幸扣在他头上别再说平凡只是人碌碌无为的借口了,别再说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意义了。
别人的人生任何旁人都不能妄言置评的,得到的也不过是瞎子摸象般必然荒诞有形无神的结果,也不知这些别人的趣事儿能为那些平淡无奇的人生增添那些乐趣?
就算是并无恶意的善良人,也是一样。
可这不羡艳他人或是同情他人,不搅和讨论别人的生活。并不等于自我。只注视自己,便成了目光短浅和自私自利。
要么怎么说,做人还是挺难的,当然,也是修身养性和左右摇摆中找到那个,不至上也不堕落的平衡点,这方面的难。
“喧嚣中,该看众人丑态。宁静时,静悟人性美好。”
偶尔坐在这儿,心情尚好。便特别适合思考别人的一生,顺便醒悟自己。这是你静下来便才真的懂得的真谛。
有时忙于对世界的说三道四或是忙于表达自我,都好像饮酒醉了自己一样。“饮酒醉,最为丑。”是自己根本体会不到的。可若你有一天真的沉思在喧嚣中,便才得知其中真谛。
达克效应作为一种自我认知曲线的必然延伸,很多人难以避免在“自我”中迷失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
自卑,自信,自负。
很多时候,就像马克思的“我只相信符合人性的一面”。我们难以和人性相背离,难以客观地进行自我批评。那么这个时候,喧嚣中的人,他们的举动,言行都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你需要的是把它们变成一面面伶俐的镜子,折射出自己的言行,以他人自省。
世上的一切都是有利有弊,用文学类答题模式的话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直有一句很火的文字,形容一个人又稚嫩走向成熟,“我终于成为了我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可你为什么讨厌呢?当初讨厌的是他人,到了自己,便成了自嘲一样的话语。这会不会是同理心的缺失呢?
又或者说,你为什么,凭什么在不明所以中就认定自己讨厌这样的人?
也只有等到你去面对这一切,才会知道是生活的琐碎还是现实的压迫,让一个人不得已这样。这原本没什么,只是你误会了别人的人生。
不论是厌恶,羡慕,甚至同情。
可事实上,他人的性格,言行乃至生活,都有我们看不到的一面,有好自然有坏。没有谁是像泥土一样曝光在人的目光下的,无需言谈。
反之,思考总是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少了那自我,便多的是智慧。
可这一切,可思,却切忌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