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别人说他的观点,我们没有听完或者没有听懂,就直接下结论说一定是假的,是骗子。
这种“不同”就是错的逻辑,源于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喜欢认同已有的知识,对于未知的东西,总处于一种防御状态。
这种防御的好处是最大程度地使我们遭受欺骗的损失,不好的地方是,我们会错失很多新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他掌管着小米集团,但是很少人知道雷军另一个身份---天使投资人,当年马云创业初期就找过雷军投资阿里。
马云和当时还是金山公司的老总雷军商谈投资的事,然而雷军和马云交谈片刻当即就拒绝了马云。
事后雷军和他周围的人说:“马云这个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我当然拒绝了,我又不是傻子,这样就想圈我们的钱?”
多年后雷军回忆说:“我当时年轻气盛,没有搞清楚马云说的东西就拒绝了,马云的眼界之广令人赞叹,而我眼光确实有点狭隘了。”
由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们普通人,连眼光敏锐的天使投资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想而知,这种错误的习惯有多么的根深蒂固。
我们应怎么办呢?
古有云:
不执着于知,不执着于识,不执着于故,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不要执着于固有的认知和知识,以无我的心态去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习惯性拒绝、习惯性否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因为当今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社会,一个个机会,一个个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一定能加快我们的成功的步伐。
以其无我,而通他物。这不仅仅是一个与人沟通的方法,更是成就自我的心法。
别人说得对或不对,不要急着下结论,等别人把话全部说完,然后自己再做全方位的判断,只有这种心态,才能使自己少错失良机。
同一件事,每个人表达的方式、观察的角度可能不一样,但是这种不同并不能代表事物本身是错的。因此,给别人表达完观点的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无我”,是最高级的处事、沟通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