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偶像”,按定义来讲,就是人们行为模仿的对象。
多年前,人们受到西方的影响,对一个人迷恋的群众都自称为“某某粉”。
近几年,日韩圈的偶像文化也一直发展,而且也很成熟。他们在给我们当代的年轻人输送一些“偶像 ”,“爱豆”新定义。这些“偶像”“爱豆”大多年纪轻轻,外貌出众,有舞蹈或者唱歌功底,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所以很多新一代在网络浸淫多年的小年轻们,在日韩饭圈的影响下,认为自己喜欢的爱豆就是自己的偶像。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们总是在追逐总的存在。毕竟也有不少的粉丝最后也因为追自己的偶像,自己也成为了新一代大势爱豆。而且,这在饭圈也算是励志故事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也离自己的爱豆更近了。拿到了心仪多年的入场券,这便是皆大欢喜。

当然,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仍属于小众。上了年纪的人们,看着孩子们追着那些“爱豆”们,一个个奇装异服,头发五颜六色,实在是将其视之为大敌。所以,“偶像”有时是孩子的心头好,但又有时候是主流圈的批判对象。
你能说上了年纪的大人就没有“偶像”吗?他们还真有。只不过,他们从认识自己的“偶像”开始,就一直没有饭圈文化意识。坦白来讲,老一辈的追星,那也是超级疯狂的。他们的追星对象,大部分是一些国民度比较高的艺人,我至今还能在一向比较高冷的妈妈口中听到“你就像那,一把火~”.没错,是老牌艺人费翔。后来,也出现一些极端追星事例,当年刘德华的粉丝,也做出了一些荒唐事,在次按下不表。

至于他们那是明明也有喜欢的歌手,但还是没有形成庞大的粉丝文化,也是和经济发展,以及网络普及有很大的关联。现在的孩子,手上的手机可以连接世界,爱豆信息触手可得。网络内容营销也是很强,孩子们手上的可支配钱财也有不少,双重影响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有相当大的追星能力。
“偶像”“爱豆”文化既然已经在发展了,我们对此还是可以接受的。有一个高颜值,额能交出高质量作品的可人儿,未尝不是一种激励呢?生活充满了许多无可奈何了,孩子也是和家长一样,那么在偶像那得到心灵愉悦,不也是爱生活的表现吗?
至于是不是爆出的黑料,耳聪目明的我们,只关注作品就好。都是人设,又何必在乎呢?他们也是凡人,不碰触原则问题,我们一笑而过~当然,小孩子还是要时常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价值观,才会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