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若有所思,比较郁闷。然后看电视剧《大浪淘沙》,里面有两个人的状态,也是比较郁闷的状态。一个是李汉俊,一个是李达。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就是他们俩操持的。当时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夜以继日的工作,处理各种棘手问题,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但感到充实,感到快乐!
但后来他们的工作,有变动了。陈独秀到上海主持党的工作后,李汉俊就闲下来;蔡和森成为宣传部长后,李达就闲下来。他们一时感觉其他人很忙,自己插不上手,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于是就想七想八,郁闷了。
这个郁闷来源两处,一是闲下来了,二是没有成就感!累一点,苦一点,都不怕。那种状态下,物质生活层次很低但精神生活层次很高,两相弥补,总体是快乐的幸福的!闲一点,舒服一些,倒郁闷了。这种状态下,物质生活层次很高精神生活层次却低下来了。两相融合,总体是郁闷、悲伤的。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与精神相比,哪一个对快乐和幸福影响大、贡献大?答案显然是精神!
所以又回到“圣人为腹不为目”教导!物质生活的标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即可,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李达李汉俊们,正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而后来,条件改善了却乐不起来,因为精神的高度下来了,成就感丧失,自然产生心理变化。
李汉俊去了武汉,李达去了长沙。他们又都能够为党工作了,因挪动而心情舒畅。对他们来说,走是对的路。但并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正确的。有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离开是正确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正确与错误的分界,不在离开与否!换句话说,有时离开是正确的,有时离开是错误的。那么何以科学判断?
物质需求可以降低到平均线以下,但精神追求不可以降低。精神追求节节高,就可以烦恼郁闷脑后抛。如果相反,只会堕入郁闷泥潭不可自拔!提示我们,为了快乐为了幸福,精神世界不能荒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