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一个月了,相比于刚结束考试周的解脱和兴奋,现在的日子逐渐归于白水式的平淡。和父母久别重逢的喜悦也逐渐散去,柴米油盐的生活和窸窸窣窣的摩擦成了主旋律。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
好朋友S极其恋家,以至于上学时每两周就要花上来回300回一趟家,我曾经问她“你回家是为了什么?”她想了想,说是喜欢家里的感觉。我也想了想,她家的“感觉”的确不错,父母和睦几乎从不吵架,三个孩子里作为唯一的女孩她也颇得宠爱。她可以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逛街吃饭,她甚至觉得和她妈妈在一起就能过一辈子了,男朋友什么的哪有妈妈贴心。
这常常让我羡慕不已。别说看电影了,就是一起外出吃饭,在我家也是屈指可数,我的爸妈开着一家面馆,几乎是每时每日每月的生活都围着“面”在转,他们没时间出门吃饭,也不愿意花这个多余的钱去吃对面菜场里就能实惠买到的东西;至于逛街,从高中起我的衣服就都是自己攒钱买的了,我妈经常拿着衣柜里十几年前的“土”得掉渣的衣服在我面前说,“这个衣服多好看啊,我就是太胖穿不上了,你穿肯定好看。”;和爸妈长时间待在一起,对我来说是种负担,两个人十句里七句是在拌嘴,对我说的话也是十几年的老生常谈,整日唠叨着我选错了专业,当个老师多好……
小时候我们羡慕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嘴甜聪明成绩好;长大了我们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和睦亲切有情调。
也会望着他们佝偻的背影心头一酸
心里是羡慕着别人家,可日子还是自己一分一秒过着的。回了家,我得去家里的面馆帮忙。
说是帮忙,无非是收钱擦桌子端面,刚开始几天,我脚刚迈进面馆就拉长了脸,端面擦桌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机械重复着心里厌倦至极,看着父母暴躁地争执或是与客人发生口角又只能摇头叹息素质真低。
在店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对我而言都是负担。
那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大概是说看似不起眼的卖鸡蛋饼的大妈一年能挣几十万,比很多看似体面的小白领收入都高。评论区里炸开了锅,有感慨小生意赚大钱的,有戏谑读书不如摊大饼的,最让我感触的,是条匿名评论,大意是大妈每天两三点钟起来摆一天的摊,单是这一条就吓退了多少人?大妈一天一人几乎全扑在了小摊生意上,一年到头也歇不了几天,赚了那么多钱,最后花在自己身上的又有多少?
说来感慨,我父母的面馆生意也和大妈的蛋饼摊没什么两样,整日整年都一门心思扑在了赚钱上,两个人几乎没有生活,生活全是赚钱。我每次回家脱下身上油腻腻的一身,钻进房间葛优瘫着玩手机,这一切不都还是他们起早贪黑地和油烟为伴换取来的?我以为该是常态的舒适生活,不都要得益于我眼中低人一等的面馆生意?
我单是想想,就羞红了脸。
第二天我照常去店里。我妈佝偻的腰,我爸瘦削的脸颊,一下子就放大了好多倍,一直在我的眼前晃。
真不是滋味啊。
很多时候和家人的相处是痛的
想透了一层,我就没那么钻牛角尖了,以前看不见的一些东西,也浮了出来。
譬如S也会嫌父母唠叨管这管那,表姐家因为她找的男朋友家在外省而冷战几个月,我爸妈有时也在饭桌上打情骂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传了多少年的老话,自有其道理。每个家庭都是一本书,像小说,有平淡有跌宕,有圆满有曲折,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高潮起伏,不必去艳羡别人的好,自成一派也精彩。
很多时候和家人的相处是痛的。我们身上有他们给的父母型人格,好的不好的我们都学会了,很多时候他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但我们后来去了社会大学,学了更多先锋思想和价值观,再回到那个小窝,我们难免会和父母产生代际沟通的困难,但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去理解,理解不了就给予耐心,耐心用完了就全力沟通,沟通不了的时候给彼此时间。
孝顺不意味着盲从,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到认情不认理。你的人生,是你做主的但,如若处理不好和父母的关系,你心上的幸福感终究有所缺失。
文/Onlooker
活在当下,来日可期
用心生活的大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