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看《主厨的餐桌》,特别羡慕纪录片里的那些很早就明白自己使命,坚持不懈,勇猛精进,并最终成功的人们。
如今,虽然做着还算喜欢的工作,有伴侣,养一猫,时间相对自由,时不时能去旅游,但对比起那些人,总觉得自己还少了点什么。
似乎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百分百地投入在某件事情上了。
这些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分压抑以致最终缺失的部分,不知何时才能找回来?
<2>
曾经的我酷爱写作。
从小作文的成绩就一直很好,小学六年级还得了全省作文竞赛的二等奖。初中受新概念作文大赛和《萌芽》这本杂志(啊暴露年龄了..)里文章的影响,更爱写作,但尝试写一些更情感化、意识流的内容,直接导致有一次考试作文零分,理由是“不知所云”。当时的我心高气傲,觉得这样的行径实在是太酷了!
初中班主任认定我是因为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写作上而导致成绩下降(其实也许是因为她教的实在太烂),便告诉我的父母,希望他们能管教我一番。于是写作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在家里,面临着随时突击检查的压力,我根本没有机会写作。天无绝人之路,最终我只能在学校与家往返的公交车上写。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买了一本特别好看的本子。封面上有几个漫画小人,这些小人也贯穿在内页中。纸质比一般的本子更厚,也更有质感。每当我放学回家,有幸能够赶上不挤且有座的车时,便把书包横过来放在腿上当桌子开始写。就这样,在窗外橘色的市井灯光下,充满机油味和闷热的老式公交车中,摇摇晃晃地写了好多字。
可惜,因为条件实在恶劣,加上学业的繁忙,只好放弃了写作这个爱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
还记得有一次,班主任在校门口遇到了我妈,尖声说道:“诶呀,你女儿喜欢写作不是坏事,但是未来能靠写作赚钱么?能成为事业么?再说了,有多少人能成为大作家啊!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工作才是正经事。”
时至今日,我总是在想,若当时遇到一个鼓励我写作的班主任,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3>
上大学之后,虽然时间充足,但已没有了写作的心思。偶尔灵感来袭写上一篇,在过程中享受表达的快感,写完总有一种又空虚又满足的情绪。
陆陆续续给喜欢的乐队和专辑写了数篇乐评,稀里糊涂地给一些音乐杂志投稿,也有被选中的时候。我的爸妈已然成为了我为数不多的忠实粉丝,每次都热心地收藏每份印有我文章的杂志,并悉数扫描至电脑,保存为电子文档。
只可惜写乐评似乎也只是一时兴起,没有成为习惯,坚持下来。
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特邀专栏作家的文章,或是某些素人作者因长期写作,最终出书的时候,虽然心里想着“似乎写得也没有那么好么”,但依然会产生羡慕甚至嫉妒的情绪。
<4>
高中的时候迷上了看美剧《欲望都市》,这部片子是我了解“大人的世界”的窗口。女主角之一的Carrie是一位有着丰富感情经验的专栏女作家。因为自觉性格与她相仿,也爱写作,所以长久以来成为她是我的一个小梦想。
机缘巧合,在欧洲留学期间,经朋友引荐,开始为某家杂志写介绍欧洲公共艺术的小专栏。虽然要求的字数不多,稿费也少,但每周去收集素材并写成文章,再印到杂志上,脑补有好多人阅读,这种感受真的是无比奇妙,觉得自己简直像Carrie一样。
但毕竟时隔多年不写作,显得手拙。虽然写了挺多篇文章,但在心目中只能算是勉强及格。
<5>
如今,虽然有许多时间可供写作,更有各色平台来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我依然很怀念那个曾经在公交车上沉浸在写作快乐中的小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