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一)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一)

作者: 路人甲_9342 | 来源:发表于2022-03-30 16:41 被阅读0次

        《2016中国年度散文》收四十五位作家四十五篇散文,翻开目录,贾平凹,蒋子龙,张承志,张抗抗,等等,全都是熟悉的名字。


        好题材,好故事,简洁风。彭荆风的散文《娜拿——初进佤山》写了两件事,一是与拉祜年轻大嫂娜拿的美丽邂逅,一是动员拉祜头人扎依去北京开会,真是无巧不成书,两条线索写到第二个故事时很快就合二为一,因为娜拿就是头人扎依的女儿。重点突出拉祜人对大军从有所疑虑到完全信任这条主线,角度选得好,省却了不少笔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娜拿是故事里的一股春风,而环境描写也增添了这个故事的异域风情。这里面没有爱情,却情深似海,相信娜拿对“我”这位木讷的大军是一往情深的。

        蒋子龙《1976年记》围绕作者的一个短篇小说被批判展开,写了一个国家的遭遇,写了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的遭遇,写了和这件事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怪事。可作历史的备忘录读。容量很大,头绪纷乱,作者却写得简截而很有节制很有条理,大刀阔斧,是典型的蒋子龙风格。

        雷达《梦回祁连》写作者大学期间随四清工作组下到民乐农村的经历。写处在甘肃中部狭长地带粗犷的山野,剽悍的民风,写酝酿着一场更大的政治运动的演练。写农民的狂热和冷漠,写他们的拘谨和邋遢,写他们的饥饿,写他们对派饭的受宠若惊和捉襟见肘,写他们对斗争大会的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而环子和她父亲的遭遇更是让人心疼。其中写环子的有关细节尤其出彩,诸如无恶意的恶作剧,她的哭诉和无助,送行时拍给“我”的烟,还有她远嫁时托她母亲留给“我”的红色笔记本,这些多少给沉重的回忆增添了一点亮色。环子那微黑而水灵的皮肤,那一笑就露出来的雪白的牙齿,那又大又亮的毛茸茸地扑闪着的眼睛,那两颊上紫外线强照射后形成的两片红晕,还有她咯咯的笑声和嘤嘤的抽泣声,都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陈建功《双城记:飞去来的滋味儿》以幽默见长。从北海到北京再回到北海,少小离家老大回,这大概就是飞去来(归去来)的滋味儿。文中对北京“儿化音”的津津乐道,对北海乡音的嘚瑟,都写得有滋有味儿,结尾写海边游泳后光着膀子骑自行车回家被邻居瞧见的尴尬,最后以两句自嘲作结,一者曰“到了北京,警察会以为‘行为艺术’又出来了呢”;一者云“我当时以为自己还是8岁呢”。

(摘自2022.3.22~3.23.日记)(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hw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