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前段时间受娃的启发,对什么是“图景化的表达”有了概念,这些天都在刻意练习,发现用图景化的方式跟娃沟通,效果非常好。
场景1:
娃溜下餐桌玩什么东西去了。我看了看,她的碗里还剩一口饭。
我:哎呀,那些小米粒说:“你什么时候吃我们呀?我们好想去你的肚子里看看呀”。
娃咯咯笑了,马上回到餐椅上,把那一口饭送进了嘴里。
娃:吃完啦。
场景2:
洗漱的时候,娃把我的牙刷藏起来了。
我:我的小牙刷躲到哪里去了呢?我怎么找不到它了呀。
娃:妈妈,你说两次“牙刷”,再说一次“芝麻”(源于“芝麻开门”那个典故),小牙刷就回来了。
我:牙刷,牙刷,芝麻。
娃取出那支藏起来的牙刷,用手握着牙刷柄,在洗面台上一点一点又一点……牙刷像个小人儿一样,一跳一跳地到了我面前。
娃:小牙刷回来啦。
场景3:
熄灯了,娃还在床上跳呀跳。
我:小海豚,快回到水里(指被窝)来吧!
娃马上躺了下来,然后双臂轮流摆动做出划水的动作,身体在床面上徐徐前进。
娃:妈妈,妈妈,我还没“游”到枕头上。
我:加油!加油!
娃又划了几下,这下够着枕头了。她侧过身,顺势把我的手臂拉过去搂在胸前。
娃:妈妈,这是我的“窝”。
【总结】
在没有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前,遇到类似的场景,我会使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语言跟娃沟通;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后,我会运用“行为+影响+感受”的表达公式跟娃沟通,多数时候娃还是会配合;练习使用图景化的表达后,我发现沟通的效果还要好,不仅娃主动配合,还让氛围变得轻松有趣,我跟娃的关系也更和谐了。看来跟幼儿沟通,直接带入图景是最佳选择,不仅高效,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