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蒜

作者: 王锋民 | 来源:发表于2021-09-08 22:45 被阅读0次

       现实生活中有白色的蒜,但有黑色的蒜吗?曾经吃过黑蒜的我,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真不确定土壤里能否长出黑蒜来,因为科技日新月异,说不定真有研发成功的呢。

       今天,在学习《食用菌》一课中我重点讲述了识别有毒蘑菇的常用方法,即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无毒蘑菇则浅灰色或淡白色等),二看形状(无毒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有毒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看分泌物(无毒蘑菇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蘑菇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四是闻气味(无毒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或淡淡的清香味,比如香菇;有毒蘑菇则常有怪异味)。当然,这“三看一闻”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这几招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最好还得综合观察。为了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我有意把生活常识掺进理解中,于是嘱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炖煮或实用真菌时最好加上几个白色的蒜瓣以防万一,比如“小公鸡炖香菇”“老母鸡炖松菇”“清炒金针菇”时,最好放上点蒜瓣,而且味道更鲜美嘛。当我刚说完,想不到一个大声传来“老师,假如用黑色蒜瓣行不行?”“什么?哦,或许有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土地里产出的大蒜都是白色的,从来没有见过黑色的大蒜,本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科学教育的“严谨客观”原则,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在犹豫中肯定了学生的“黑蒜”概念:“在煮汤或炖肉中加入黑蒜,则就不好辨识啦!”“或许,要不,我们再仔细看看黑到什么程度!”“曾经有外国友人评论说‘勤吃大蒜的男人最有魅力!’既然吃大蒜有很多好处,老师邀请你们每天吃几个蒜瓣呀。”哈哈哈......

       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百度起来。实际上,“黑蒜,是以新鲜生蒜为原料,带皮在发酵箱里发酵90~120天后制成的食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这就说明,蒜瓣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作用,目前市面上的黑蒜本身不是从土里种植出来的,是精工制作而成。那用它来验证食用菌有无毒性就没有多大意义,倒不如直接使用常用的大蒜便利。不过,通过这件事却令我直冒冷汗:自己的“这桶水”还很欠缺,连咣当都难,又怎敢谈满不满?所以,课前准备充足很有必要,尤其是对学生学情分析及问题预设,千万别一味地“自以为是”“有恃无恐”,因为我们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

       孔老先生曾经告知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们谨听先师教诲,一起为“知”而细心准备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pb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