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很要好,但我们没有未来。
这句话是常态,毕竟分别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只是每个年龄段的想法截然不同。
十几岁的分别,转瞬就忘,总因那个年纪里好奇外界的种种大于一切;
二十几的分别,开始感伤,带着点无法理解的心态转辗反侧,说遗憾、说可惜、说后悔,然后逐渐遗忘。
到了30+的年龄,开始对离别淡然,少有怨恨,不再可惜,接受世事无常,明白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有阶段性。
这不是冷漠,也不是所谓看穿,而是意识到真实世界里的交往,分别才是最终的归宿。
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过:L和我能不能是好朋友,以及我们打完架之后能不能重归于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度形影不离,流动不居的生命有一段就由着友谊铺筑成。
我们永远着迷于这样的友谊,但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
原因千奇百怪,但有一点一定相同,那就是每个人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人,只适合停留在当时,谁都没有能力带到以后去。
那些逐渐分裂的三观,那些日趋不同的生活,那些再也无法聊到一起的话题,让我们之间因过去相聚,却一次次被虚无空洞沉默替代。
氛围里始终藏着冷漠,两个人自然会做出几乎相同的选择,不愿意也没办法。
哪怕日日念着彼此过往的好,也无法拉扯到现在,那是当时的我们,和现在早就不同。
就像好多次恋爱时,和喜欢的人一旦相见甚欢,我们便开始奢望永远。
可新鲜感这个东西,只有一阵。
那一阵的风吹过以后,往后的相处,靠的不再是喜欢。
而是忍让、包容、理解,并且是相互的。
我们开始褪去彼此身上的光环,同时也不再遮掩伪装自己的缺点,事无巨细摆在对方面前,是两个真实的人。
往往大部分人是无法完全接受另一个人。
于是口不择言的话语,和漠不关心的态度,让这段关系瞬间失衡。
彼此也明白,是该结束了。
所有关系的永远是有前提的,只有那当时一刻,因为昨日已逝,明日太远,我只要你这一分钟。
究其根本不过是,任何一段关系,都有阶段性。
学会承认一段关系是阶段性的,那是我们所有人的必修课题。
那段关系里我们有共同的经历,我们的确走不到以后,但无法否认,我们曾一起在某个地方某个时期留下过一段彼此都无法割舍的回忆片段。
记忆会慢慢模糊掉,但那些时光是真实存在过的,那是我们各自人生的一段经历,不可缺少。
别遗憾任何关系,只要关系存在时,我们未曾彼此辜负,那便也能成为最好的状态之一。
至于阶段性,那都是后来的故事,我们只要这当下,和彼此共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