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要去常熟出差,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开车去的,上一次是坐巴士去的。从惯性的角度,这一次本来也想坐巴士去,但是上海有五六个可以买到常熟车票的汽车站,比如上海汽车总站、汽车南站、浦东机场站等等。由于我在体验互联网思维,这段时间一直是自己在买票中训练自己究竟如何做出恰当的选择,是考虑同事的出发点近一点,或者是我的出发点方便一点,又或者是总体的交通费用最优,还是总体的时间效率最高,还是避开了高峰时间,又或者是体验到的综合价值最大,其实这里边有很多个组合评价的问题。
事实上过去这些我是难以短期而深度思考的,因为众多的信息和对比数据并不那么容易呈现在一个平面,数据的收集成本、分析成本和决策成本都太高了。而现在我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并且迅速做出行动,又可以做出基于综合因素众多情况下的较优选择,也就是普通意义上说的综合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结果昨天我是选择了先坐高铁,从上海到昆山南,再叫出租车到达常熟(下次可以叫网约车,效率更高且费用下降)。这种打破了只坐巴士的常态思维的选择,既让我们能够最快速的到达,又不用很早出门,在路上还可以讨论一些事情,有空时还可以看看窗外的阳光,费用虽然稍微高了人均二十元,但总价值和总效用却放大很多了。
当我坐在车上,研究一款收益模型时,对其中的两个不规则数据的乘积很想做个迅速分析,但因为手机的屏幕正在显示APP,如果用手单独算又比较麻烦,换了以前自己就会放弃了,或者等以后有空再算,或者电话告诉同事帮忙算一下,这样的话决策的效率和时空间隔都会差很多。

但昨天我突然想到了使用AI语音助手,请小助手帮我算了数量和单价的乘积,这样就可以很快的做出相对精准的决策,这种时间、空间、人力节约和效能提升、维度重叠于一点的综合匹配的新效用,确实能极大的释放一个人和一个团队的产出能力与消耗比。当然如何有效地评价这么多元素的组合是较优的,涉及到太多维度、角度、速度的评价体系,很可能不同频率的人的领会、理解、情绪、沟通效率会因层面与视角的不同而差异极大,或许对认知及学习方面导致不同频的盲然情况会大幅增加,一个人不理解及看不懂的事情会越来越多,“黑天鹅”现象或许就越来越普遍了。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设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其实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和可能性,如果主动链接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固守僵化的“习气”而害怕变化,可能就会让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变得更加的卓越和幸福。
拥抱变化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有幸生活在如此美好时代的每个人的基本特权。内心有无限光明,外在有无限机会,君子并非一定要三头六臂,但可以“善于顺势而为,善于借力高效能的工具和资源,去做出更多利益家国天下的伟大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