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跟以前的朋友聊了一下关于写文的事情,由于我原来的职业是程序员,码字原本是我多年的兴趣爱好,各种平台都写过一些短篇的小故事。
在我准备开长篇的时候,我一个程序员圈子的朋友问我:你准备好了吗?
我当时的感觉是:为什么要准备好了?
我试探着去走一条路,已知一定会有新的艰难,我能准备的就是面对困难的心境,至于实际的困难是什么,无从准备,永远都是车到山前再开路。
然后就突然联想到很久之前,因为一本书的内容和另一个朋友的交流。
事情是这样的,那本书相当于一个成功学的书籍,作者总结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梳理,书中提到在开始一些事情之前要做的准备。我当时觉得这个作者在说废话,因为我一直都是有一套思路去做一件事情的,所以我觉得他在说一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读这本书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而另一个朋友的观点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想。我以为的思维方式,只是我自己的系统,别人会有另一套系统去处理这些思维。有些书就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不一样的思维,进而去了解人。
这个思维跟“朋友问我准备好了吗”这件事情一联系,我对“准备好了吗”这个问题有了理解。
大多数人问“你准备好了吗?”,实际上是在问“你准备好迎接这件事情带给你的挑战了吗?”而不是在问“你准备好面对风险一……风险二……”
因为未来之路不可预测,所以要有的信心,是面对困难时候积极应对的心态,而不是我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具体困难的最佳方案。
我面对世界总有悲观的态度,是在于我知道我的前路会有诸多的坎坷和困难,这些未知的困难让我感觉到迷茫,进而觉得或许会存在我解决不了的困难,因此我悲观的看待世界。
可是悲观是态度,已知会有困难是事实,事实不会因为态度的悲喜而改变。
“我想许多乐观的人,大约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我竟然还需要悟……实在是差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