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道于荒寒之境——李晓松山水画之我见

问道于荒寒之境——李晓松山水画之我见

作者: 时代水墨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20:51 被阅读0次

    问道于荒寒之境——李晓松山水画之我见

    文/魏广君

    晓松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办展、一起出画册、一起聊天、抽烟、喝酒、吃茶,可谓是彼此可以明心见性的好哥们。

    对于晓松的作品以及他的艺术追求,我算是晓松朋友中比较有发言权的一位。

    晓松对于山水画下过刻苦的功夫,前后求索了许多年。诸如临摩古画、全国各地的写生,晓松都非常勤奋。

    山水写生册之一 46x69cm 2016年

    晓松对于山水画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一般人或许会认为他的画面有些冷、有些萧瑟,但我却能够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一种“藐姑射山人”一般的脱俗境界来,其笔墨程式的熟练程度以及画面的自我造境能力,都折射出这种境界的追寻之意。可以说,晓松一直不愿意将画面制作得非常红火、热闹,即使画的比较繁杂的作品,也一例是一副冷逸孤高的样子。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认为山水之提升人的品格,就在于它的脱俗。因此,晓松的画面意境经常出现一种如同仙国一般的塑造,云烟与山脉纵横勾连,高远阔大、缥缈无尘,不是一般画家能够做到的。我觉得,这是他多年求索的内心修炼的结果,也是他的个人情怀的表达,更是他作为一位中国画家最值得尊重的地方。

    山水写生册之二 46x69cm 2016年

    晓松的另一个绝招是制造魔幻般的画面意境。比如他的画面中不太经常使用云气来渲染气氛,而一旦使用起来必是见“绝杀”之趣。云烟堆叠于山峦之上,迂回流动之中见高肃之情,使人起仰止之意。但细究其意境的组织却不是平常的写实手法,而是植入了许多画家自己的心灵修正的成分。或者说,就是晓松本人的心理意象,而不是自然山水的本来面目。它们既在形式上与古典的作品有所关联,又存在着一种陌生化的倾向,使人在似曾相识之后陡然生出一种高深冷峻而又不曾熟悉的感受来。论其画作意境之荒寒,之悠远、深邃,在当代山水画领域中,晓松都是可以当仁不让的。

    山水写生册之三 46x69cm 2016年

    问道于荒寒之境,这是晓松作品与前人、时人的面目拉开距离、呈现出他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这种境界不是故作惊诧的扭捏,而是来源于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的传统,李成、郭熙、倪瓒等都是其中的最好代表。所以,我不认为晓松的画有些冷是什么缺点,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在文脉层面对古人的接续与弘扬,也是一位中国山水画家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只有在寂寞无人之境中,作为文人、作为保有一颗文心的现代人才能够发现自己,发现我们时代所缺乏的那些重要的精神。

    山水写生册之四 46x69cm 2016年

    作为山水一道的画友,晓松的作品无时不在地让我感到他的艺术创造潜力和旺盛的精力。晓松春秋正富,论阅历、学殖,论笔墨修养、创作思维,都已蓄积丰厚,且达到了同龄人里面的一个相当的高度。因此,对于他未来艺术创作之路的展开,新成就的取得,我一向持乐观的态度。我相信,假以时日,晓松的山水必能在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域中开一生面、立一法乳。

    李晓松,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画家、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晓松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道于荒寒之境——李晓松山水画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c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