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加工作述职,感觉很久没有参加过这么正式的会议报告了。临上场前,还有些紧张,因为有时间限制,开始的一分钟时间,还没有稳住主要的汇报内容。讲起来,放松下来后,讲的就轻松一些。提问环节,自己也有过模拟,但拿到问题依然大脑空白了几秒钟。好在自己平时也会读读文章,自己有时间会理顺一些文章思路,回答问题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文不对题或者逻辑混乱的情况。我自己总结,应该是出于几个方面。
平常功夫是首要的。即使临场发挥的能力再好,日常没有积累,没有对自己负责事情的了解,讲出来的内容会显得很空洞,提出的措施就会很“高大上”。这需要对事的积累,对做成事路径的了解,对人的了解,对未来目标的了解,对听众的了解。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准备,功夫就要用在日常。
一个感受是,日常如果没有表达的机会,到了正式的场合。怯场是自然的,另一个更可怕的是自己无法有效组织自己大脑中那一大堆杂乱的素材。抓住日常中每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能把话讲明白作为最低要求,去大胆地表达。讲出来了,才晓得框架应该如何搭建、模型如何构造才更符合不同听众的要求,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类比能把认知水平和听的人拉平,也才能检验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说。
思考,表达,总结,再思考,再表达,再总结。这样一个旋转的思考飞轮需要在日常不停地转动它,在需要我们展现自己的时候,会有意外的惊喜,能抓住几次好机会。被人看见,被人记住,被人识别,被人利用到需要的地方。
这是今天的收获。
坏习惯清单继续执行
身份认同强化
阅读者(完成新书)。
学习者(睡前完成)。
写作者(完成)。
跑者(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