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比较喜欢和欣赏的中国古代帝王之一,多年前去南京拜谒中山陵,回来的路上偶然发现其陵墓也在紫金山下,当时很想去看看,但由于时间不允许,只能作罢。前年10月,再赴中山陵,同样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成行。近日到南京开会,恰好住在位于钟山风景区内的国际会议大酒店,心想,这次可不能错过机会了。然而想是这么想,由于会议日程安排得太满,实际上也没报太大的希望,以至于事先没做任何功课,当晚入住酒店时也没向服务人员咨询明孝陵具体在哪儿。
听会务组的人说酒店距离中山陵步行只需15、6分钟,早晨锻炼的人很多,可以去转转。于是,第二天一早5点钟我就起床了,简单向服务员询问了一下路线就走出了酒店。当时,天刚蒙蒙亮,路上一个行人、一辆机动车也没有,马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几乎把天都遮住了。我顺着服务员指引的方向战战兢兢地往山上走,没过多久便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正当我犹豫不定、不知去向的时候,迎面跑来一个晨练的年轻人,我问他去中山陵怎么走,他说,这么早中山陵正门不开,你去也看不着啥,我建议你去明孝陵溜达溜达,离这不远,大概10多分钟就能走到,有路标。我这时才发现路口有个指示牌,上面写着前方400米明孝陵。我高兴极了,顺着路标所指的方向快速向我无比景仰的洪武大帝走去。
来到公园门口一看,世界文化遗产,票价7O元,6点半以后才收门票,我来早了,随便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乐颠颠地就跟着一个锻炼的老者走进了公园。老人告诉我,明孝陵总共有9个门,我刚进来的是7号门,距离核心建筑寝宫最近。果然,说话间我就来到了金水桥,再往前走,只见朱红大门坐北朝南,三大拱门的正中门额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进入大门看见一个碑殿,殿中有一只石龟驮着一块大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意思是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政韬略已经超越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据说这个碑殿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康熙帝的旨意建制的。穿过碑殿继续前行即是方城,方城高约20米,正中间有一拱门,拱门内是一条坡度较缓的台阶甬道。走到近前一看,拱门内十分昏暗,阴森逼人,我环顾四周,一个人都没有,心里直打鼓,乍着胆子低着头快速穿过了通道。抬头一看,对面石壁上刻着″此山乃明太祖之墓″几个字,原来我已到达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陵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宝顶。我顺着宝顶西侧的台阶登上城头,这是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叫做明楼,明楼上竖书两个大字,“孝陵"。我不解其意,刚好看见一个老者在城墙上坐着休息,便上前请教。老人告诉我,″孝″字是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死后的封号,也就是谥号。马氏生前以仁慈、贤良、爱民著称,死后被封为“孝慈皇后"。马氏先于朱元璋去世,死后葬在了这里,所以叫“孝陵″。我谢过老人,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整个明孝陵山水环绕,郁树葱葱,红墙黄瓦,交相辉映,跌宕起伏,气势非凡。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朱元璋讨饭出身,当过和尚,戎马一生得到天下,他定都南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凭借这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把皇帝做到千秋万代。而他的儿子朱棣却发动靖难之役,把自己的侄儿皇帝整没影了,自己当了皇帝,称帝后又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南京、北京相距这么远,在没有火车、没有飞机的600多年前,儿孙们来看他一次多不容易。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儿孙们离开他的护佑照样很争气,把大明王朝的伟业延续了270多年,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下了明楼,按原路返回,再次来到金水桥的时候,发现路牌上指示右前方通往″明孝陵神道",出于好奇,加上时间尚早,便决定去看个究竟。刚好这时一对晨练的老夫妻从我身边经过,便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我刚看完朱元璋寝宫,怎么陵墓在上边,神道却在这边呢”?两位老人听了一楞,但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随口说道,“听口音你是外地的吧,你走反了,当年给朱元璋下葬的时候应该是从正门进来以后,通过神道从外边往里走,最后到达宝顶,哪有从里往外走的呀。不过没关系,你闲溜达怎么走都一样"。″我住在国际酒店,要是看完神道从7号门按原路回去得需要多长时间?"见他们如此热情,我进一步问道。″按原路返回干啥,从神道走出去就是5号门,紧挨着就是国际酒店大门,跟我们走吧,咱俩就从那出去"。我一听都傻了,原来还有这种事?难道国际酒店门口那道栅栏里面就是明孝陵?怪不得出门时酒店服务员问我想去哪儿溜达呢,原来从酒店西门出去可能就是明孝陵。我半信半疑地跟着两位老人沿着神道往前走,他们边走边给我讲解。他们说,明孝陵的神道与别的皇陵不同,其他皇陵神道是直的,而且比较短,这里的神道却是弯曲的,分为两段,由东向西北这段叫石像路,路的两侧矗立的是狮子、大象、骆驼等动物石像,由南向北这段叫翁仲路,也就是石人路,路的两侧矗立的是文臣武将石人,拐弯处是围绕东吴大帝孙权墓修建的梅花山,每年三、四月份梅花盛开的时候举办梅花节,非常漂亮,游人很多。两位老人还告诉我,相传,朱元璋活着的时候非常迷信天象,若是从空中往下看,整个明孝陵的布局很象北斗七星的形状,寓意是他的皇帝宝座由上天所赐,死了要魂归北斗。两位老人滔滔不绝、生动形象的讲解令我大开眼界,知识大增。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尤其是此前我根本不知道孙权墓也在这里,得知眼前的梅花山就是当年东吴大帝安葬的地方,具体位置却已经无法考证,心里顿时升起一种″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似的莫名的伤感和惆怅。曾经那么伟大的帝王都能被历史的长河所湮灭,连遗址都找不到,更何况平民百姓呢?由此看来,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关于“死生亦大矣”的感叹所蕴含的应该是对生前荣华富贵的眷恋和不舍,而不是对死后能否名垂千古的担忧和痛惜。是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一个个体存在与否,太微不足道了,百年之后,连骨头渣子都不知道哪去了,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误游明孝陵
就在我胡思乱想、满脑子异端邪说的时候,不经意间已走出了5号门,出了门左转不到100米就到了国际大酒店西门,比我之前想象的还要近,几乎可以说是两个地方门挨门。发现自己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才找到的明孝陵居然就在眼皮子底下,我心里既懊悔又生气。但转念一想,人生真的很奇妙,有时候你想要的东西就在眼前,而你却浑然不知,非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寻找,而当你因找不到即将放弃的时候,却又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也许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缘”。太祖当年进庙当和尚是缘,后来举兵起义得天下是缘,死后葬于紫金山与孙权结伴是缘,而我此次游中山陵途中拐道明孝陵同样是缘。世间事缘至则立,缘尽则废,大到江山社稷,小到衣食住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古往今来,无人例外,无法抗拒。
想到这些,我心里顺畅了许多,愉快之余写下了这篇游记,本想取名“结缘明孝陵”,考虑到我没有那个资格,便将“结缘"改为“误游”,以此铭记我此次的意外收获之旅。
误游明孝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