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苏东坡?如果你不快乐,就来和苏东坡聊聊天吧!
001 心生愉悦
有人不太了解苏东坡,但是没有人不喜欢苏东坡。比如说夏天吃荔枝,就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到西湖就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一到庐山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便是遇到最不会念诗的人,你问他苏东坡有什么影响?东坡肉还是不错的。
002 斜杠男神
近些年有一个身份标签的叫法很火——“斜杠青年”,指的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但苏东坡不仅是斜杠青年,甚至可以说是“斜杠男神”。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时人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除了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全才外,他还是士林领袖,一代贤师,门下有“苏门四学士”这样的高徒;他还是一个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的政治家,一个美食家、养生专家、佛教徒……
003 最牛第二
当时的科举考试采取盲审制度,苏轼的文风让欧阳修误以为这是他的朋友,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的。为了避免被别人戳脊梁骨,欧阳大人忍痛把这篇深度好文判为第二,于是苏轼那年就这么考了个第二名。但是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是盖不住的,在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考中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
004 面带微笑
苏东坡是一个好人,他这一辈子虽然也当过官也被纠缠到政治的风波当中去,但是他从来没有害过人。其次有幽默感,然后有才华。所有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苏东坡文化的影响。而且大家说起苏东坡的时候,没有人感受到沉重,没有人感受到特别痛苦,都是面带着微笑去体会他带给我们的那种快乐和欣喜。
苏东坡已逝,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