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的自我革命

作者: LynetteL | 来源:发表于2015-08-12 09:38 被阅读705次

    2015年5月1日——世界劳动日,应该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个日子里,Marvel粉丝和Disney高层都予以重望的票房杀手——复仇者联盟2终于全球同步上映,此前将近3个月的巡回宣传每一天都在将粉丝的期待一步步推向顶峰。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部Age of Ultron并没有延续前作的荣光获评并不高,画面宏大但叙事琐碎,登场人物太多只能走个过场也分不到多少时间来讲好自己的故事,而这不影响它在全球票房疯狂吸金14亿。201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证明了Disney高层做过的最为成功的决策之一就是当年重金买下Marvel。

    妇联、Frozen、Tomorrowland

    妇联进入大众的视线始于2008年那部钢铁侠,带出了一连串妇联明星成员比如美国队长、雷神、浩克的同时,也让男星小罗伯特唐尼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2009年的10月,Disney敲定40亿收购Marvel的交易,开启了Marvel从小众漫画市场走向好莱坞(偶像)英雄大片的征途。

    在上一年有4部票房冠军亦对当年的财报表现贡献不菲:Marvel出品的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和Guardians of the Galaxy,Disney的Maleficent, Disney Animation的Frozen。

    其中Frozen成为史上最赚钱的动画片,全球票房13亿,更不要说相关衍生品的热卖带来的大量收入。

    对收购Marvel、Pixar以及Lucasfilm的满意甚至得意之情简直已经快要从财报的字里行间里溢出来。接下来的4年里Marvel还将陆续上映11部电影,包括Ant-Man和Doctor Strange等,Marvel庞大而复杂的世界观即将慢慢铺开,这条吸金之路前途大好。

    而复制大热系列加勒比海盗模式,试图将主题乐园的特色搬上银幕的典型Disney式科幻大片Tomorrowland将由George Clooney主演。灵感取材于1967年建立的主题乐园的加勒比海盗系列珠玉在前,目前已经拍到了第五部,前三部共收入37亿,这让所有人都对Tomorrowland充满期待。

    这种主题乐园—电影:电影大热后再反哺主题乐园的手法的确高明,没有比粉丝群体消费意愿更高的了。而电影—主题乐园:抽取电影的元素建造新主题乐园在阿凡达全球大热之后也将于2017年正式面世。这种渗透式的营销似乎无往不利,但实际上主题乐园的经营已进入瓶颈。

    </br>

    主题乐园怎么了

    Fantasyland

    接踵的人群绵延的长队让主题乐园看起来欣欣向荣,但是几项重要数据指标比如游客的回访意愿在下降,接近一半的初次入园者都表示来一次就够了。

    门票贵、排队长是最主要的痛点,父母一手要牢牢拉着自己兴奋的孩子以防走丢,另一手则要捏着防晒霜时不时往脸上抹。这些足够让高层产生警惕,虽然Marvel、Pixar表现向来不错但娱乐业变数太大,而主题乐园不同,这是Disney收入里稳定的一块。

    第一个Disney乐园建造于60年代,曾对它们趋之若鹜的那批忠实顾客现在早已步入中老年,他们的子女千禧年一代是在互联网文化的浸染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侵蚀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他们来说,娱乐方式不是不够而是太多。相比排长到看不到尽头的队玩个5分钟的飞车,他们更愿意呆在空调间里打打MMORPG。除了积极拥抱Marvel的世界观,如何吸引这批人群去光顾主题乐园,也许是比解决排队问题更紧迫的。

    Disney给出的答卷是MyMagic+。

    </br>

    MyMagic+,或者说穿戴设备的启发

    MagicBand

    MyMagic+包含以下4项主要部分:

    1. 一个叫做My Disney Experience的手机应用和相应网站;
    2. 内嵌无线射频设别RFID的防水腕带MagicBand实现门票系统的电子化;
    3. 和已有的FastPass+服务的捆绑;
    4. 所有在园内景点拍摄的照片与MagicBand绑定,用户可以在45天内下载照片;

    MyMagic+项目的核心是MagicBand,除了能让游客抬抬手就入园,还能用它打开酒店房门、使用已绑定的信用卡进行快速支付(目前只支持Disney Resorts的食物、饮料等商品)。

    一个叫做Be Our Guest的餐馆还提供预定服务,顾客在餐馆里就坐后无须示意就能得到餐点。

    而对于主题乐园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对人流数据的监控。游客在哪个位置正在形成聚集,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提前准备。

    更为细节的是,如果你事先曾录入个人信息,当戴着MagicBand经过乐园遍布的布偶身边时,可能会得到对方用你的母语叫出你的名字并和你打招呼的惊喜。

    "It was time to figure out who our customers were so we could better serve them and stop delivering this one-size-fits-all experience."

    这样看起来MyMagic+项目的野心不小,除了一举减缓排队的疼痛,而能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最终成绩又如何?这项本来预计在2012年就投入使用的泰坦项目于两年后的3月10日姗姗来迟,但迟到总比不到好。根据Disney提供的数据,MagicBand将轮转轧机入园的时间减少了30%,直接增加了园区接纳游客容量,而此前令人忧心的回访意愿度和用户满意度也在回升。季度财报显示MyMagic+带来了将近20%的利润收益。

    </br>

    卖安利的正确姿势以及最难卖的往往是自己人

    看到现在最好笑的关于意识形态的漫画

    好了,接下来撇开台面上的风光无限来谈谈台下各种的惨(si)烈(bi)。

    MyMagic+历时五年耗资十亿美金,看似简单直接,但实质上牵一发动全身,这里不仅指项目的覆盖面,更关键的是涉及各个配合部门各自的利益,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Walt Disney Imagineering,该部门直接负责所有主题乐园的设计和实施,从城堡到山头到烟花表演的一切细节,座右铭是“We make the magics.”

    大公司内部的大项目推行就像是一场细胞自噬,「在细胞营养不良时分解老化、损伤细胞来提供养份,起到代谢和并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强买强卖的安利不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问题的本质不在安利甜不甜,而是愿不愿意吃,说穿了就是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差异。

    我生活在有小精灵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的小精灵不可能拿着iPhone或者MagicBand。

    Walt Disney Logo

    说到Disney,不管年纪大小,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米老鼠、唐老鸭,尽管大多数人都没去过灰姑娘的城堡所在的Fantasyland,但这不影响看到上图的logo就意识到这是Walt Disney的标识。稳定牢固的品牌形象或者说刻板印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令人赞叹也是可怕的,因为受众群体的年龄在变化,甚至受众的人群分布也在漂移。

    当然Disney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对Pixar和Marvel的收购,以及建造Harry Potter、Avatar的主题乐园中可见一斑。在更为细微的价值传达上Disney也在调整口风,比如Brave、Tangled和Frozen中女性力量的崛起。

    The rest of Disney is younger, more progressive—risk takers—but [Parks] is not.

    在整个项目推行中一直站在反对立场的Imagineering部门认为,「如果Disney在过去60年里紧随每一个潮流,那它早就不是Disney了。」

    除了担心传统品牌形象的颠覆和失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影响的是这么一句「大实话」:

    「如果还能用,就别去修。」

    这句话简直可以写进每家大公司的商标里,直接跟在all rights reserved后面,甚至可以做成T恤入职员工人手一件。

    卖安利不容易,卖给自己人更不容易,做个ppt就求一千万的投资也就在(国内)风投圈或者kickstarter上可行。何况MyMagic+的主打是「改善用户体验」,说到这里大概相关从业者要开始泪流满面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安利有多难卖:老板不埋单,同事不关心。

    Walt Disney本人认为:「表演」一个创意比这个创意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说,要用逼格压倒对方。一件有趣的轶事是:一名来自英国的项目成员被要求在做presentation的过程中强调他的英式口音以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为什么,英音性感逼格高啊。

    MagicBand不只是一个腕带,它意味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连锁反应,在整个MyMagic+当中腕带的开发可能是最简单的那部分。乐园中大部分的地方都没有Wi-Fi信号,所以要想让MagicBand能用必须先实现将近25000英亩的信号覆盖,这大约是一个San Francisco的大小。IT部门在整个项目中被各方责问,各种吃力不讨好。

    更为残酷的是,门票系统的全面电子化就意味着相关岗位人员的失业,那些较弱的细胞最终被吞噬成为了新陈代谢的一部分。

    结局似乎是MyMagic+的全面胜利。

    </br>

    下任CEO口中的Constructive Discomfort

    除了好看的财报数字外,项目总负责的Tom Staggs在2010年被推上了COO的位置,同时也被外界认为是下任CEO的最有力候选,但如此成功的MyMagic+似乎没有将被复制到其他的主题乐园的动向。官方表示,考虑到智能手机的高覆盖率,将于2017年投入营业的上海Disney乐园会使用MyMagic+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大部分的功能。

    Perhaps it would be foolish to try to keep up with the Apples and Googles of the world when it comes to wearables.

    Apple Watch在4月上市后的销售数据苹果官方并没有给出,但根据Wired UK的推算,金额小于10亿。Apple Watch的表现逊于当年iPad进入市场时的热烈,倒是和初代iPhone的境遇类似,但总体来说穿戴式设备自身前景不明。MyMagic+到底会迎来怎样的未来,谁都不知道。

    在Tom Staggs看来,这场5年战役的象征意义更为重要,他称之为“constructive discomfort”,建设性的不适感,即使推行过程漫长、艰巨而又残酷,但这一切对Disney来说是有益且必须的,它将持续推动一个有18万名员工的庞大有机体为了生存而不断自噬和进化。

    </br>

    References:

    THE MESSY BUSINESS OF REINVENTING HAPPINESS
    MyMag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Magic%2B
    About the MagicBand
    Apple Watch sales figures: what we know, and what Apple won't tell u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isney的自我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pi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