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淘宝、知乎、微博、商场,晃眼的玫瑰图案,明码标价的打折信息,微商的鲜花广告,七夕的来源解释。即使是没出门宅在家的我,也被这浓郁的节日气氛给包围了。
说起来和爱人相伴九年,即使是热恋期对这些节日也不甚在意。前年她不知想起什么,订了一束花送给我,除了表达我的谢意,更强调了对鲜花束的不喜。过度包装和情怀消费带来的价值高度不对称,还不如菜市场买一扎我平日里常插的花来得更有意义。
网上查询了各方关于七夕来源的解释,不尽详细,也没有明确的引用出处标注。只能半信半疑的做个了解吧。据说一开始是和情人节没关系的,虽然在诗经中就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但直到东汉才慢慢演变、丰富,成就了现在的七夕节。唐代时七夕和爱情已密不可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七夕情诗。更有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大家广为使用。
但现在七夕的传统习俗已没落不见,更多的是商家借着一个节日的“名头”,促进消费。各种广告词,节日礼物,节日折扣,让人看得眼花瞭乱,无法逃脱一个个消费陷阱。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的和爱人一起看场电影、享一顿甜蜜聚餐或一点点的亲密相处时光?
我和爱人不太注重各种节日,虽然知道这种习惯不好,应该把生活过得更有仪式感。但平平淡淡的日子,那些甜蜜感动微小的瞬间又怎么能被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给代替呢?
早上例行发送平安到达微信给我时,略带惊诧的跟我说:“今天是情人节呀,别人提醒了我才注意到。”昨天逛淘宝时被各种节日折扣轰炸的我其实也只比她早一步知道,但也没主动提及此事。在我看来,这个节日和我们其实没多大干系。“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面,过节无可厚非。咱俩天天腻在一起,亲来亲去,再过节就过份了呀。”
还有一个月我们在一起的第十年纪念日就要到来了。我还是青葱少女时就被已出社会有些心机的她给骗到了手,一晃眼十年即将过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决定也需要慢慢执行起来了,这些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记得她有位朋友,在初见到我们俩相处时的状态曾说过一句话,“你们好有生活气息。”我当作赞叹了,两位女生在一起,能有生活气息而不是青春相伴激情一场确实难得。中国现在同志群体中,能把“日子”过起来的,真的不多。
没过七夕的我们,每天都在甜蜜中度过,恩爱已是日常,无需外在的包装。
不需去愿我们以后的日常一如既往,付出爱意也将收获爱意。
愿天下有情人,能将生活过成拥有甜蜜日常的偶像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