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家我们陪伴孩子的机会比平时多很多,但是常常也忙着陪伴父母、亲戚、朋友等等。我们一起忙着弄一日三餐,来了亲戚忙着招待,忙着端茶倒水,忙着聊过去与未来。
这时,孩子在人群中转悠,平时听习惯了老师说的普通话,回到老家听着父老乡亲的乡音,简直就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国度。孩子只是跟各位长辈问好行礼后就自己去做老师安排的作业了,她觉得自己听不懂乡音,干脆做点自己能做的事儿。
当把老师布置每天的作业完成了,要么看看电视机要么玩自己的爱好去了。
萱萱是个懂礼貌也不喜欢打扰别人的孩子,但她也牢牢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就是放假时在家不看手机和电视。偶尔走到有电视机的房间门口,刚好遇到电视机在播放着精彩的画面也会站着瞄上一会儿,但是没过两分钟就被妈妈喊去做别的事情了。
为了让自己手上有活又不打扰家人,萱萱自己到门口找了点儿树叶、嫩绿的小草用自己平时吃过果冻的小果冻壳装好。用手儿把那些小草掰得碎碎的,把那些树叶捏成小碎片,自己玩起了“过家家”。
她想象力丰富,拿圆滚滚的鹅卵石来当作“煮鸡蛋”,找牙签把碎片的叶子串起来就是“烧烤”,在路边采来的小野花装进果冻壳里就是“凉拌西兰花”了。
捡来与花生米大小的小红石头就当成“油炸花生米”,看到自己用泥巴参和到水里搅成了稀泥就是“西米露”,捡来的黑色小碎布片加点水就成了平时我们爱喝的“紫菜汤”。
萱萱把自己所做的每一样“菜”都用椭圆形的叶子装着,精致又端庄。可是当她忙完了这一切想到要是有人来参观或者吃就好了。
当她去找妈妈时,看到妈妈正在忙厨房里的卫生,看到爸爸有时没有与客人聊天,只是低头看手机。多么希望有人去观赏她的劳动成果,哪怕只是一眼也好,看个几秒钟点个赞心里也会开心好多。
实在忍不住时,她拉拉爸爸的手臂说:“爸爸,请跟我玩嘛。我在外面玩过家家,去看看嘛。”爸爸被她的小手摇了摇,没心思看手机了,终于走到那块丰盛的“食物”面前,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些是什么呀?”
萱萱这时可来劲了,高兴地介绍自己的每一样创作,叫什么名字,原材料是什么,煎炒炸还是水煮,怎么烹制而成全部讲得清清楚楚。虽然都是很普通,但是全部饱含着她满满的爱心。
孩子不一定要父母给很多的零食或者多么华丽的衣服,只是希望父母多一点用心陪伴。哪怕每天只是花半小时时间都好,放下手机和电视,安安心心全心全意地陪伴,就是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