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西蒙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工智能领域,都有贡献。他是人工智能的发明者之一,图灵奖获得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横跨多个学科。
他还说,“其实我很节制,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就好比我们无法同时忠于两个爱人。” 为了保持对自己研究工作的专注,他放弃了自己的两样爱好,象棋和画画。大学时代,西蒙就迷上了国际象棋,他曾打败了当时全市最强的国际象棋选手。当他发现每周要用一两天时间练习,才能保持或者提升自己的棋艺。他说;“我开始感受到内心不断的增强的竞争意识,于是决定不在下棋,这样的时间我耗不起。”对于画画也是这样。
用西蒙自己的话来总结;“我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存活与成功,都取决于我能否对周围环境的人和事保持合理的、真实的图像。因为我的世界图像只能粗略地接近现实,我不可能对任何事情追求最优化,至多我只能以满意为目标。寻求最好只能是浪费紧缺的认知资源,最好是好的敌人。我是一个20世纪的生物,深信科学和经验主义。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座有着多个房间和无数分岔口的城堡中。经过这个花园或者在城堡中移动,在百转千折中经历人生的意外和惊喜……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
最好是好的敌人。一般来讲在我们的认知里,好和最好是挨着的,是一边的,怎么能是敌人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是很多时候追求最好不划算,因为追求最好,会耗掉大量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件事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提高一点点,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一项技术,你要达到80%的高度,只需要付出20%的精力,如果你达到100%的高度,就算付出100%的精力也未必达到。二是因为追求最好,会让人不敢开始,比如写文章,如果刚开始写,就要求自己很高,那每次写作的难度就会很大,会让自己焦虑的,以至于怕到不敢开始。事情总是在做的过程中进步,不是在想象的过程中进步。如果是做好就行,我们也许会在不断好的过程中变得最好。
接受是现实,追求理想,好是通往最好的路。揪着不放就把自己困在了当下,就是为了一个点放弃了一个面。点是小的容易看得到的,面是大的也需要大视野才能看到。做选择是在算账,算账不能只关注显性成本和收益,还应该关注隐性成本和收益。
有些情况下应该追求最好,比如在体育,战争,艺术,运动员的第一名比第二名收获要大得多。第一名会有马太效应。但不要在主战场之外要求最好。如果要造一辆最安全的汽车,你可能会造一辆坦克才最安全。
相对论说,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 。其实选择和放弃也是一回事,一个决定是选择也意味放弃,没有放弃就是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是默认选项,这可不是好的选项。我们需要反思,促使我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什么?我在乎的是什么?得到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哪些才是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决定,看似理性的选择,其实不过是为感性找一个理由,这需要被我们意识到。
“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一座有着多个房间和无数分岔口的城堡中。经过这个花园或者在城堡中移动,在百转千折中经历人生的意外和惊喜……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西蒙的选择不是执着与贪念,是探索和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