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润总学知识,今天的主题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理论。
蓝绿赫伯特·西蒙是一位天才,他牛到什么地步?他学识渊博,有9个博士学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
在1975年时,他还获得了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三年之后,他又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在当时情况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
做决策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就好:首先,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分析现有的选项;最后,只要有达到你满意标准的选择,就不再寻找更优的。
后来有一位数学家经过大量的计算,提出了一个37%的最优停止理论。
什么意思呢?
就是用37%的时间,去找到“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用剩下来的时间,选择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应用。
第一个,找对象。
假设你打算在20-35岁之间,也就是用15年的时间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
如果你相信这个37%的理论,那你就可以用这15年的37%,也就是5.55年来交往不同的男士。
只观察,不结婚。等到了20+5.55,也就是25.55岁的时候,坐下来好好想想你交往过的这些人,然后确定你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什么。
然后嫁给从那一天开始,你遇到的,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男士。你就立马敲定,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第二个,招聘。
如果你要招聘一位助理,道理也是一样的。你不一定非要找100个候选人来,那样太耗时耗力了。
假设你就打算看10个人,那么前37%,也就是前面3到4个人,你可以只看不招。
然后找出这3、4个人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确定你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从第5个人开始,遇到超过这个标准的第一位面试者,立刻把他敲定下来,然后停止招聘。
这叫37%最优停止理论。
如果你说我一定要找到命中注定的真爱,那么数学家会告诉你,你大概会有两种可能的结局:
1)或者后悔自己没有早早结婚,被剩下了;
2)或者后悔自己结婚太早。
在数学家的眼中,不要追求最优决策,而要追求满意决策。理性的人应该知道,到点就停。我们只能做出满意选择,而没有最优选择。
满意决策理论挺有趣,咱活学活用一下。
37%最优停止理论可以用于菜市场买菜,一头扎进菜市场,头几个菜摊,先看先问不买,了解好行情后,从第四五家菜摊开始比质比价买,不用逛到市场结尾。
如果是去看老中医,一定要争取前37%的号,那时候老头儿精神着呢,几个小时过去后意志力就耗散得差不多了,有心无力。
但是答辩的上上签是中间,一头一尾,导师的精神头最好,中间答辩有了前面的基准,评价也比较客观。
多给自己选择,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浅尝辄止,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