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吧?
人从生下来就一直不断迈向死亡,时刻不停歇。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逃脱的残酷现实。
既然人生下来就是要死,我们还何必奋斗呢?有什么意义呢?
生与死之间的路,就是人生!
有人说你那么拼命干什么?死的时候都带不走。你那么折腾干什么?人活不了几年,能快活时且快活。
每一次闺蜜和我聊天的时候经常就说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结婚好痛苦。”
她每次都是和我抱怨生活琐事,最近她公公生病了,婆婆让她老公出钱给老人看病,引发了她要离婚。本来生老病死,谁都会遇到,家里老人生病了尽力给看病就好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她觉得婆婆公公没有管过他们,不想去照顾老人。家长里短的事我一般都不给别人提意见,但是无奈闺蜜关系不错,天天微信语音围绕这个话题和我诉苦。我就想写点东西给她看。
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除了父母要对未成年的孩子负责,没有谁必须对谁负责。
中国讲孝道,但是我真的不觉得每个父母值得获得孩子的孝顺。很多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巨婴”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限控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反过来说,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孩子要自己独立生活,不能总是啃老。
最近“原生家庭”这个说话很热门,我在学习武志红老师的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时也感触颇深。原生家庭指养育我们的家庭,可能是亲身父母也可能是亲戚或者养父母。这些人的影响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如果没有觉知会不自觉的重复他们的人生,感觉痛苦却也无法逃离。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呢?
宗教一点会说是因缘聚合,我不能苟同!
反而更相信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世上本没有亲情一说,最初为了延续基因,后来为了社会稳定,亲情也被刻意美化了。说到头也只是一种工具,尤其是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有了王祥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故事,现代在学校里盛行的孝感活动,为父母洗脚,给父母磕头,催泪演讲,撕心裂肺。
这些活动和典故是真正为了孩子好吗?不是的,而大多数时候是在压迫和剥削孩子。例如中国父母逼婚和逼孩子学习,如出一辙。“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你要是不分手我就死给你看”……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这样的父母就像咄咄逼人的债主一样,我把你生下来就是最大的功劳,养活你就有权利压迫你。但是他们压迫你的时候还好像非常委屈,他们是受害者一样,鼻涕一把泪一把,让孩子不断心软不断妥协。
回到我闺蜜的话题,她心里纠结的不是钱,而是之前她生孩子婆婆从未照顾过,老公又是“大孝子”婆婆说什么都是对的。出了事婆婆从不顾虑他们小家庭的生活自己把积蓄都挥霍掉,现在反过来就是逼迫孩子掏钱。
小时候看新闻说很多孩子不赡养父母,总觉得可怜,那时候我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殊不知人是复杂的,没有简单的标签能定义谁。谁都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不要轻易去评论别人。
后来慢慢长大了越来越觉得没有好人和坏人,有的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一个个伤痕累累的“孩子”,被社会定义,被亲人定义,各种意义裹挟着那个脆弱的自我,翻不过身,喘不过气。
现在的意义,过几百年就成了腐朽;现在的重要意义,过几百年又有几人记得?
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谁也别太矫情,威胁对方,苦了自己。
这是我的第33篇文章,欢迎关注转发!

网友评论
我们不应该轻易去评论别人、轻易判断事情的对错。但我们能传递给别人一些普世的道理,帮助他们,丢掉抱怨,接受现实,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找到自己的人生算法
巨婴父母的概念让我想起了《见识》中最近读过的一篇文章,叫: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我赞同你说的,很多父母的行为伤害了孩子,他们并不自知,而这种伤害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是精神上的。
书中提到,比起物资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尝试新的东西、接受新鲜事物,在精神上不断给予子女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