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三六:省察与存养功夫

《传习录》三六:省察与存养功夫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7:59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三六:省察与存养功夫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在具体的事务之中,省察此时此刻发挥作用的那颗心,是不是“我”先前存心养性的结果,离圣贤多远?在“人生难得半日闲”时,“去人欲,存天理”存心养性,以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去圣贤几何?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曾经向自己的老师讨问“仁”,孔子在多个场合,用不同的说法回应过这个问题。这一次,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人”,并进一步为其阐释了展开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视、听、言、动可以自由展开时,人以能动的状态处于具体的事务之中时,省察自己的“视、听、言、动”,使之发动无不出于“礼”——理,此时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存心养性的功夫。

    独处、静坐时,视、听、言、动无须展开,可以看作是“无事”的状态。无事时,也有个存心养性的问题,此时的存心养性,便是对自我思想、言行的省察。

    《菜根谭》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能简单将之归纳为世俗哲学,其实,它所讲的也是一种存养、省察功夫。硬要将两者当作两件事去看时,便会陷入到理论与实践的无谓对立。陆澄讲“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时,犯的正是这样的病。有事时省察就是存养,无事时存养便是省察。有事也罢,无事也罢,静时也罢,动时也罢,时时处处下省察、存养的功夫就是了。

    存养、省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学问,是人人日用而不知的“法门”。只要愿意做,人人可以做到。王阳明之所以“发明”它,恰恰因为他是人人可行的“日间功夫”,符合人人可“学为圣贤”理想目标。

    王阳明讲“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这哪里是在站在对面帮人治“觉纷扰”“觉懒看书”的病,分明是和“病患”站在一起,用最朴素的“因病而药”原则,帮助“病患”康复——趋抵“学为圣贤”之境。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孟源,孟源有“好名之病”——自负而贪图名声的毛病。这毛病王阳明为他指出过,孟源自己也有所觉察。问题是,一旦到了具体的场景中,还是会“跳将出来”。有个朋友和王阳明聊到日常所下功夫时,孟源“跳将出来”插话——你那方法是我从前用过的玩意儿。王阳明提点孟源“尔病又发”时,孟源面红耳赤甚至还想“跳将出来”争辩,王阳明再次提醒他“尔病又发”才算止住。

    第一次“跳将出来”的是孟源的“好名之病”还是孟源本人,第二次被拦下没能跳将出来的是孟源本人还是孟源的“好名之病”?

    什么是省察、存养功夫?有事时,不需要有个老师站在旁边,自己便能通过省察调整自己的视、听、言、动,使之符合“礼”。无事时,不需视、听、言、动的发动,便能“去人欲,存天理”,让天理充满心体。

    回到孟源的“好名之病”,倘若那“好名之病”做了主宰,身体依了那“好名之病”的人欲有所发动,体现在“视听言动”上,此时孟源便是那“好名之病”。反之,通过老师的提点,最好是通过自己的省察,那“好名之病”终于不曾发挥出来,此时的“好名之病”便被孟源主宰了。更进一步,倘若在无事时,还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根本上去消除那“好名之病”,使之在心体之中荡然无存,便是无事时的存养功夫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三六:省察与存养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z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