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身边有小年轻在为要不要答应男友的求婚而苦恼,甚至开始询问起周围人们的意见。
作为过来人,自己也将要面临儿女们同样的问题,自己的做法也算直接:赠送偏理性的爱情类书籍,而不是跟着感觉走;鼓励他们大学期间谈一次恋爱,通过恋爱去试错,也可以说是积累经验吧,试图将唯一一次恋爱作为通往幸福婚姻的阶梯,概率堪比火星撞地球,基本没可能。
爱情是浪漫的,至少是加了一层滤镜的,每一次相处都是新鲜且期盼着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彼此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婚姻是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单调且重复的,上有老来下有小,大家会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如果你是单身年轻女性
那么,别忘了,现在的你是你这一生中挑选配偶时话语权最强的时候。不管是物质第一还是超然物外,你想怎么选,机会都比任何时候要多。
这个年龄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往往看不清,也不知道对方哪些特质才会对日后婚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更大的问题是,也不太听得进长辈们的大实话。明明被普男穷追着不放还安慰自己两人已有多年感情,既舍不得又放不下,希望通过自己的改造,普男化身成为优质男。这样的一厢情愿,如果在普男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两人还能快速好聚好散,万一他配合你的改造,一改造个十年八年的。
结果你发现,他可能比年轻那会更不济,因为所有工作都有年龄要求,还需要经验。你作为改造者耐心已不如从前,你的普男心态也已经不复往日,能派上用场的工作经验更是拿不出手。
别说是普女,就算是韩国三星集团的长公主李富真,想要通过下嫁培养一个昔日的保安人员,那也是注定以失败告终,无力回天的事情。
如果你是离异大龄女性
这个时候再去考虑要不要结婚这个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个人想要什么了。
因为前一段婚姻,可能有孩子,那么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会成为日后生活的一个隐忧。
不管是两人分别带娃共同生活,还是一方带娃再生共同的娃,二婚相比于一婚,整体相处难度系数不亚于高中的数学题,能解的人自然得心应手,不能解的人一筹莫展。
难道再婚不合适又去离婚吗?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明星和普通人就泾渭分明,前者只要是想随时可离;后者,之所以普通,还要分工合作,就真的没有必要把时间精力全然浪费在处理关系上。
个人以为,追求幸福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有可能只是在追求一时的快乐,而每个年龄阶段能让人快乐的事情又很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收到一支口红、一个戒指也会高兴很久,躺在去露营的帐篷里看星星也会开心无比。年纪再大一些后,一点点物质鼓励的作用已失效,需要更大的物质来刺激。特别有了孩子以后,人就更倾向于一个安稳、舒适的室内环境,而不会对着一排说走就走的旅行档期傻乐。
在二十多岁就感叹着人生苦短,其实是还没能体会到它的漫长,假如你真的待在一段糟糕的固定关系里,一天都会让你窒息。
因为我们知道,过往的誓言是有感而发,它只适合过往的心境,没有谁能预测多年后的自己是个什么心情,那个时候的自己又喜欢跟什么类型的人相处。
一句话,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也是会变的。
本质上,婚姻不是跑完爱情长跑的终点,它不代表功能圆满,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一段需要多方努力配合,目标也并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甚至让你时常感觉南辕北辙的路途。
我们感慨自己运气怎么那么差?好的又遇不到,相亲有没有用?前些日子写过一篇:《相亲无果》
这是因为那些好的另一半也在寻找更好的,想要提升自己遇到对的人的机率,唯有把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才能科学地增加运气的到来。
如果懒得定向去研究那些优秀的人要寻找具备什么素质的另一半,如果只想一心随缘,如果只在自己这个层面活得惬意潇洒,根本不想以此为契机让自己在这些维度上变得更优秀。那么,离开这个普男,也会遇到下一个普男。
反之,当我们自身越来越优秀时,对另一半的要求可能也会越来越高,这不是“势利”,而是随着优秀程度的增加,你的自信也在同步增加,自然会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人。
婚姻从来不是保障弱者权益的代名词,当你自己不够独立,当你总想找张长期饭票,当你想要透过黑夜看见那盏为你亮起的灯,当你所有的诉求只是围绕自己那点小情绪时……其实已经说明你想寻求的不是婚姻里真实的关系,而是一个可以满足你种种需求的长辈。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一个人是为了另一个人而创造出来的,也不会有一个人是为了照顾某个人、满足某个人的需求而来。
所以,你要不要选择结婚,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想法、是双向奔赴,而不是意见征求稿。意见征求意味着存在多方分歧,有不合适、不满意的地方。
建立一段长期的关系,还没开始就面临着将就和忍受,那么,两人走到一起就不再是一个好的选项。
所以,要不要结婚这个问题,结论就很清楚,需要三思的问题,是否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