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开
樊相镇中心学校 刘卫东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经典名篇。它们有相同的写作背景,写作结构还有许多相同的文言语素,我把这两篇组合起来设计,议题“中国士大夫的忧国忧民”。
针对学情,前半部分课堂设计以语用积累型为主。如“年号纪年法”、“单音节词”、“古今异义词”、“方位名词”、“成语”、“判断句”等分类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相同点,帮助他们分类整理积累。
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记录如下:
1.一朵花开
两篇文章都演化出多个成语,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浩浩荡荡、宠辱偕忘、喜气洋洋、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等,先出示这些朗读,然后提示学生比异,发现与原文的不同之处,考验眼力和细心。
接着出示“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数同学认为成语是四个字,经提醒后
想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我又说一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12个字,也是成语。
就在此时,有一个学生说话了“这不是电影里哪吒说过的嘛”,这个学生位于教室的东北角,从来都是读,不张口;写,不动手。这次,上课竟然主动发言,我就表扬他,称赞他认真听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提前开花,尽情怒放;多数一同绽放,百花争艳;还有的含苞待放,只欠东风。一个成语,一个时机,一朵花开。
2.也
判断句是《醉翁亭记》的一大语言特点,我让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把文章里的判断句都找出来、读出来,弄懂意思。
“也”不仅是判断句的标志,还有更多意义,我让同学们以“环滁皆山也”为例品读“也”的味道。
首先,给它划分节奏,通过比读,大家觉得划在滁后恰当,因为滁是平声,拖长可以表现四周都是山。
其次,去掉也再读,裴浩康说“也”有一些语气,“不错,它是一个语气词,但是什么语气呢?”我追问到。同学们还是说不好,于是我提示他们“不带也给你什么感觉,带也给你什么感觉?”,还是没有答案。于是再提示“不带也像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带也像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终于有了,“不带也像一篇说明文,比较严肃,在平实地介绍”,“带也像一篇抒情散文,带着情感”。
这种情感是肯定,是喜欢。
不信可以品读“某某者,某地人也”。
接着大家有了兴致,一起把判断句又读了一遍,明显感情有大的进步,并且摇头晃脑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