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问题,欢迎留言。
本人三尺讲台三十余年,阅人无数。也曾经怀抱育人之志意在高远,也曾经呕心沥血伏案批阅无数卷子,也曾经站在领奖台上披红挂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送出一代代青年人,而今白发苍苍,仍然一脸茫然。孩子们除了拿到一张文凭,真正从学校得到了些什么?
知识?学问?做人?做事?从不断地反馈中,真正的本事都是在社会工作中打磨出来的,能与学校得到的东西挂钩者十之一二。其实,在应试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缺乏创造力,而是否定性的思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碾压式的应试,老师每天对学生的训练就是无休止的纠错,一遍又一遍,这个学生的错拿出来讲一遍,那个学生的错拿出来讲一遍,今天错误讲一遍,过一个月忘了再讲一遍,一次次的重复、唠叨,自己都觉得烦,还经常抱怨学生。却从不反思,这种教学有没有问题。
万物相育并不相害,前提是天地归位。阴阳更替,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道使然。纠错和扬对是对立统一的两面,人生重要的东西不是纠错,而是让对的东西弘扬光大,阴养阳聚才是能力提高之根本,失去了对的弘扬,永远纠结于错误之中,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这种思维惯性需要他在走向社会之后得费多少次南墙才能转变回来呢?有很多人怕是这辈子都改变不了了。看看网络上那一群群的愤青,那一堆总是挥舞着道德大棒绑架别人的喷子,我经常会反思教育的失误。可惜,没人认为这是教育出了问题。
社会是个大染缸,就像大地的厚德载物,但天之道,在行健,在自强不息。天地各成其德,我们教育出了的孩子,除了文凭,既无天道也无地德,却满口仁义道德,满社会追逐妖风怪唳,只想升官发财大赚快钱,国之幸也?悲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