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分两种,
第一种是事件记忆,
比如被老师表扬或者批评,
和同学会心一笑的场景,
被他人不友好对待的沮丧事件,
长大后的彷徨,
和爱人意见不和无法沟通的无奈,
中年内心不安的一幕一幕,
种种,所有…
就像电影胶片,
构成人的一生,
这种记忆没有颜色,
不分好坏。
但是因为附着在它上面还会有一种记忆,
导致第一种记忆有了好坏之分。
第二种记忆,是第一种的附属品,
它附着在事件上面,
然后决定事件记忆的性质是好或坏,
它就像过滤器,给记忆进行分类。
这个记忆叫情绪记忆。
在生命之初,
我们开心居多,
成天都傻乐,
发着呆都能无意识的笑出声。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里与开心的事件相连的情绪记忆较多,
就是能想起来的事,
基本都是开心的事,
那些不开心的事也有,
但是在儿童时期,
就像隐形了一样,
咋想都想不起来。
你问小朋友,
你有啥不开心的,
他还要想一会才能说一个强说愁的答案。
长大以后,
和小时候刚好相反,
脑子里装的事件基本都和压力,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记忆有关,
然后过去的情绪记忆感染现在的情绪,
整个人都变得抑郁且焦虑。
心情不好,
其实不是脑子里快乐事件的记忆变少了,
而是它们在脑子里出现的频率低了。
换句话说,
我们任凭更多与悲伤,压力,焦虑有关的事件和画面充斥我们的大脑,
然后与快乐有关的记忆好像隐了形,
怎么都回忆不起来,
所以这个时候你如果问他有啥烦恼,
估计那个成年人张口就能说出一大串,
但是如果你问有啥开心的事,
那估计和小时候强说愁一样,
要想一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