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马 #演讲
(3月7日 备稿 | AACTP荆楚第119次会议)
用舒服的方式与人沟通,一直是我向往的一个境界。那些讲话如沐春风的人都是我崇拜的偶像。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富有热情,充满活力的人,是典型的“主动型沟通风格”,由于爱好交际的天性,可能会让人觉得我“讲述多于倾听”。
主动型沟通风格的人,往往被认为自信、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说服力。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性子急,容易冲动。嘴,比脑子快,也就更容易产生误会。
我们家葱宝经常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妈妈吼的愣头愣脑。
在孩子面前,我是两个极端。顺毛的时候,幽默风趣跟个孩子王似的,玩的没心没肺;被惹毛的时候,仿佛被踩了尾巴的猫,声撕力竭,教训得娃瑟瑟发抖。
就在上个周日的早上,我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着急忙慌的要带葱宝出门去上舞蹈课,她磨蹭了半天好不容易穿好衣服,刷了牙,可我一抬头发现她又杵在了厨房门口,“我说你杵那儿干嘛?!”葱宝说:我烧水。眼瞅着时间不早了,我心里那个急啊,冲口而出:“这个点了,你还烧个什么水?!你磨蹭的毛病又犯了是吧!”葱宝撇了撇嘴,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被我“凶”到了。
我是不是该问个为什么,这念头一起我及时“踩了刹车”,余下的话在脑袋里转了一圈,到嘴边硬吞了回去。
转而问她:“你为什么烧水啊?我记得壶里还有水的。”吼娃的话虽然是没出口,但我面相估计是好不到哪里去,眉头还皱着呢,语气也不温柔。只见葱宝缩了下脖子,小声说:我把壶里剩下的水,都倒在我的保温杯里了,就想着烧壶水,爸爸和小爱要喝的。
听孩子说完我一下子愣住了,惭愧得不得了,上前去抱了抱葱宝,狠狠夸了她。这真是我的天使宝贝儿。妈妈差一点儿就误会了你。
在家庭关系里,与朝夕相处的家人,特别是与孩子之间真的很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和偏差。
何不尝试着“放下自我,多聆听他人呢?”
关于沟通,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
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天真的说:“我要当飞行员,开飞机。”
林克莱特故意逗他,说:“假如你驾驶的飞机,在半空中没油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告诉所有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降落伞,跳下飞机……”
孩子还没说完,台下的听众就唏嘘一片。听到这里,你会是什么想法?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这孩子怎么扔下大家自个儿就先逃生了呢,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的机长。
包括主持人林克莱特也和台下听众的想法一样,认为这孩子太自私自利了。
但是作为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接着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两眼含着委屈的泪水,小声地说:“我要赶快去拿回足够的燃料,让飞机重新发动起来。”
听众席顿时鸦雀无声,安静的只能听到钟表滴答的声音。
孩子们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成人要简单、纯粹的多。
沟通中产生的误会,往往来自于我们固有的认知,我们经常会带着经验,想当然的认为某件事,某句话一定是这样。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抛弃固有的经验和认知,全身心的聆听他人的话语,我们才能够尽可能把握事实和真相。
类似的故事还有,妈妈问小宝宝,两个苹果你要吃哪个呀?小宝宝把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妈妈忍着的失望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小宝宝冲妈妈甜甜地一笑说,想找出更甜的那一个给妈妈吃。
所以啊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多问问,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了解自己的沟通风格,确实有助于与他人建立更顺畅的信息分享,也更利于相互间的理解。
另外,用对方的行为风格沟通,沟通更有效。
和一个说话非常简单直接的伙伴沟通交流工作的问题,那就直接讲明原因,让彼此沟通感到舒服,搞定问题,把事情往前推进就ok。
面对有玻璃心温柔的小伙伴,那么就用委婉,照顾对方感受的方式去沟通对话。
总之呢不管是什么方式,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那么沟通就犹如晴日里的阳光,照亮我们,温暖心房。
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
迪恩•拉斯克说:
“说服别人的一种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
那么,让我们放下自我,多聆听他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