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怼了很不爽,然后呢

被怼了很不爽,然后呢

作者: 卜卜Jane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9:29 被阅读0次
    委屈巴巴~

    最近有点丧。

    除了事情超多,跟自己真正紧密相关的要事还略有点耽误了。不断感受到来自各方的要求、需求、请求,还承担着不少的怨气。或许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或胸怀不广带来的负面情绪,但在此还是想小小总结(吐槽)一下。

    一件小事引发的心理大戏

    “作为班干,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上传下达,做好学校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这是我在各份工作报告中总结的自己的职能,日常工作一是接收同学的疑问,转问各级别各层面的学校老师; 二是收到各方面老师的通知转达并督促进行。

    这天收到同学对于某个重要证书还没下发的提问,问负责老师表示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加上过来向我询问的同学更多了,愣是问了两三天,在老师也尽力帮忙寻找无果的情况下自己再亲自过去现场翻查记录。依然是没有线索。这时又转而问另一位非责任的老师,奈何激怒对方。被突然挂了电话心里并无波澜,甚至想去解释道歉。like always. 细想,也许该反思一下对方为什么生气,而我的机械式处理又有何种不妥呢?

    一,我的本意是了解清楚在哪一步出现问题,责任人是谁,谁来负责,但我询问的语气是否透露出一种预设前提: 是对方的责任。即使我本意并非如此,我的询问内容或方式如有不妥,同样会引发对方的不快。

    二,在了解了对方不是责任人之后,我还继续转达了来自同学的意见和不满并表示“不知道怎么解释”,是否没有分清界限,误把对方摆在了可以分担难处、提供意见的身份,而对方并没有这个意愿或者义务或自己没有表达清楚。

    三,从对方的角度,责任的事情可大可小,谁也不愿意当冤大头,处于这种焦虑之下面对带有预设的提问,如果不生气地怼回去只会被继续小心翼翼地“盘问”,说不定就是一个坑。事不关己,直接怼,没毛病,越直接越好,含糊不清只会引火上身。

    想到这里,我被怼的小情绪稍有平复,或许这种猜测或反思并不全面,但至少让我明白,生气或者被生气,也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事情。以我的“自来熟”的性格,总会倾向于把责任揽上身或者把忧虑跟别人吐槽; 以对方的身份和在事件上的特殊位置,生气是必然的必须的; 以同学自身的遭遇来说,跟我吐槽是肯定的。没有预料到对方的情绪,是我的责任。没有界限意识,则会给我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


    通过这个事情我给自己归纳了几个警示。

    首先,说话要小心,尤其是可以随时呈堂的文字。以前厌烦的调调,或许以后就要多从接收人的角度想想,学习学习了。说话小心不是虚伪,而是顾及对方感受,是一种全盘考虑之后的智慧。再说,这也不是想学就可以学到的,但至少要有意识!

    其次,要注意界限。是你的责任,不是你的责任你要想清楚。“冷漠”或者是你所害怕的评价,但“田螺姑娘”不会是让你舒服的标签。不必太过“扮嘢”,就冷静平和地说出你的拒绝你的不快你的想法就好了,过去一激动就“噙着泪水带着哭腔”以求气势上震住对方的习惯要努力改改了。当然,不是别人的责任的话,不要以为自己跟别人很熟,熟人也不要乱开玩笑。

    最后,注意聊天的语气。微信上可以面无表情地发出一个[笑哭]调和气氛,但真正说起话来微妙的差别也会导致预期外的误解。相信自己也知道聊天对象语气不好是怎样一种体验。习以为常的语气,可能在对方耳朵里是一种冷漠甚至是轻蔑。平和的语气,及时地感谢对方的付出,对于心平气和的有效交流是很有帮助的。当你觉得这样太累的时候,想想那些说话让人很舒服的主播,找找动力。

    本来缘浅,何苦怨深,如果在这些细节地方能够稍微努力多加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懒)

    回首过去,可以说被怼的经历不少了,但为什么没有成长起来?

    抱紧了自己的咸鱼和梦想
    承担责任让你强大 也压力山大

    当了班干很多年,从小学到大学,从文娱委员、学习委员、科代表,再到班长、级长,觉得自己变得大胆了,尴尬症耐受程度变高了,但其他方面(比如挨骂)还是没有改善太多。

    在做事情方面的改进是相对容易的,但在处事待人方面真的不是几次磕磕碰碰就可以进步太多!一件事情总有更优方案,但面对不同人的不同形式的生气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方案可以解决的。处事的方式和态度分分钟涉及三观的重建。

    说说得失。

    当班干的这些年,好处从看得见到看不见的有几种:

    - 加分+评优

    (当然这个多劳多得无可厚非,在评奖学金时会祝你一臂之力; 但涉及一些重要利益你会发现除非全国全省级别否则不太用得上)

    -成就感+成长

    (同学们的一句“谢谢”“辛苦了”既是感谢也是信任,组织成功一件事情也会有“功德圆满”之感,但很快这种感觉会被很多的任务带来的负重感稀释。No pains no gains.)

      (至于成长更多在个人了,组织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的提高,人脉的扩张这个看你在不在意,还有就是抗压力的提高吧。)


    而失去的东西,每人都有各自的烦恼,说说我自己。

    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事情我认为,无非是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以便更加清晰地选择未来的路。但实际上到此时此刻,我依然没有成为四年前以为的会自动生成的一个坚定果敢、冷静理智的独立女性。

    大学本应是思考、体验时间最多的一个理想阶段。但我在忙碌中并没有后退一步去反思,而是耽溺于一种“盲目的充实”中。

    选择成为班干,我的初衷是更快地与人熟络,在集体中舒服自在些。比较简单的一个想法,也算求仁得仁。但渐渐地,由于我会把班级的事情看的很大,很多事情亲自监督,也成了大家眼中的“大忙人”,但我,却没有在忙碌中学习到整个班干团队共同出力共同进步的方法。同时,由于疏于总结,很多问题上依然是犹豫纠结的状态。

    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分工方面出于班干职能的考虑会出现付出的不均等。不是不愿意付出,而是没有理由。付出过多的人或想功成身退,就此别过; 付出不足的人觉得酱油打够了没有意思,就此别过。也就是归属感的问题。

    对于我自己而言,由于不断地优先处理一些“应该做的事”,时间管理欠佳,自己的时间不足,专注力也开始下降。毕竟脑子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是不易的,优先处理了“重要且紧急”的当前大事,精力已经不足以做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人生大事。

    花花世界只揽得来一朵
    感谢让你辛酸的 也让你成长

    说起来觉得自己还算是个比较有韧性的人,明明脸皮薄从小在表扬里长大,被骂了这么些年,还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站上了讲台慷慨激昂地竞选。

    明明不擅长保全一份关系,还不由自主地跟别人自来熟,下意识地顺手做一些别人需要的事情,习以为常地跟别人分享而且必须平均分。

    以前一直觉得要得到身边所有人的喜欢,才能安全地生活着。现在明白了这是个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候能得到自己一如既往的喜欢就不容易了。

    像之前某次由于自己作为班干处理不当引发冲突,严重打击到自己人际交往信心的时候,某个耿直友善的妹子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她说“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尊重你啦,你为大家做这么多事情”。我才意识到自己过于偏执,容易因为一两个人的评价看不清自己。真相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一味地打击隐藏自己,会让真正的朋友远离你。

    即使没有所有人的尊重喜欢,即使只有几个真心好友,也可以活的好好的。毕竟那些不被理解的梵高诺贝尔爱迪生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王尔德梭罗都度过了不平凡的精彩一生。


    小结

    好吐槽完了眼前的苟且并喝了这碗自导自演的鸡汤表示心里清楚明天还是该丧的丧该忙的忙该苟且的苟且。

    笔耕不辍,鸡血不断。

    反手一个么么哒

    注: 图片来源于花瓣网

    http://huaban.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怼了很不爽,然后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m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