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听说这本书很好,之前也看过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书评,这个寒假在家里闲来无事就在手机上搜了这本书来看。
很奇怪,在看的过程当中,我没有迫切想知道下文的那种感觉,我的心也没有随着故事的推进而或悲伤或惋惜,我甚至还觉得,当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他的时候,他太平静了,我知道这是为了烘托主人公对生活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生命的强烈渴望,但我觉得书中对他的描写太过苍白。后来我又在想,可能是我没有投入进去吧,换句话说,这本书或许没有吸引到我,我只当它是无聊时的消遣而已。说到这里,我感到愧疚,因为备受好评到神圣的《活着》却被我当成了玩物一般,也因为我为自己的这种态度对余华老师感到愧疚吧。
即使这样,我还是试图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我与本书的距离如此遥远,我想,原因如下:
首先,这本书我并不是一口气看完,中间断断续续还隔了挺长时间的,这导致了我对情节记忆不是很深刻,没有很好的把上下故事衔接起来,从而达不到它应有的震摄力吧。
其次,我觉得还是我年龄太小,经历不够丰富,把死亡看的太可怕而忘记生活的本真,也不知道大人表达情绪的方式跟孩子是有本质区别的。
或许,这本书真正的意义就是让人们通过死亡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也希望我们能像福贵那样,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好好的活下去,替那些再也不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的人好好活下去,毕竟在现实生活里是没有几个能遭遇主人公那样的悲怆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明明在不停的述说死亡却又取名《活着》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