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教育消费和自我提升,让人有点懵逼

教育消费和自我提升,让人有点懵逼

作者: c2c08ddefb83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3:09 被阅读289次

    看到开课的好多,各种课,我想,哪怕是莎士比亚在世,汤显祖重生,也不可能让我掏钱来买他的课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对课无感,但我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但厌恶读书(学校、培训之类)。

    https://www.pexels.com

    2K年左右,我们在某龙汽车揽建某风公司家属楼,的暖通工程,这涉及到给排水之类的工程学,从一根镀锌管到铸铁暖气片,从锅炉到终端的循环系统,也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期间还学会了电焊,什么逆焊、点焊、鱼鳞焊分分钟的问题,你要相信我,我能把你烧成变形金刚。(某风公司那的家属楼是我姐夫承建,所以对基建工程相关也略懂一二。)

    往前推几年,我在温泉做建材公司,从螺纹钢、槽钢、方钢到卫浴洁具甚至到一颗螺丝钉,我都很了解,产地、材质、用途、价格、搭配等等,一栋房子把图纸拿出来,掐指一算基本就八九不离十的知道它要用多少我能提供的材料。

    我相信一句话,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我学暖通的时候,先看的给排水的专业书,像字典一样厚,看完了。我当时还拜了一个师傅,能者为师,比我行的都是师傅,吃过拜师饭,喝过拜师酒,每年都会去他家走一趟,带着无限的精力和有限的金钱去陪他打麻将,年年输,年年去。不过现在,他忘了我,我也忘了他,很好的故事,曾经一别两宽,现在各生欢喜。(我这师傅,估计已经……)

    接触到建筑相关的知识,在后来有个好处,我给自己的房子装修,是没请一个装修师傅的,装修的所有环节一个人全部搞定,我用免漆板做的书桌就连专业的师傅都不敢做,主要是太大了,接近3米宽,2.6高,两百多斤的重量,书桌和书架是组合式的,当时上架子的时候是用的整个后背将架子顶到书桌上去的,很重。客厅吊边和集成吊顶,我打算请人来着,特么的以为是我啥也不懂乱开价,自己花了点功夫搞定了。

    这么学习,这么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用自己方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https://www.pexels.com

    以上,看得出来,我是个爱学习的人,喜欢动手。这还不谈我去自修了一个从来没用过的国际金融,IT网络我做了十年,手下都是中软、华为和惠普出来的人。我写文的时候,简书上的很多小朋友还是他们爸爸体内的一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结合体。

    从自我提升的学习角度来说,我只相信一种学习方式:功能性的知识,学了,就必须能创造效益,文化类的知识,学了,就必须让逼格高一点。很功利就是对的,因为一直都在混社会,我对社会的看法是,社会即丛林,我对学习的看法是,有用,能用。人们不爱接受丛林社会的认知,是社会演化的结果——文明在推动一些东西,比如经济、科技、和谐,文明也在掩饰和修饰一些东西,比如暴力、罪行、无知。丛林文化的确很压人,不过这也是事实。

    社会其实是矛盾的,兼容并济。社会的矛和社会的盾是什么?获得权利,或者从有权利的人手中瓜分夺取权利,这就是矛和盾,想要的人有进攻的姿态,不想给的人有防御的姿态。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这里,在权利的阶梯上,永远不乏刀光剑影和智慧的驳难。

    这种斗争就是社会的纵深处,是它的腹地,它真正的战场,在这里进行的每一场战斗都需要真才实学,需要胆识,需要魄力,需要信仰,否则无法和对手斗争。但这个社会其实缺少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沽名钓誉的很多,教的全是养生拳法及其花拳绣腿,上阵就死的那种。真才实学是一种流血流汗的历练,是借助有限的基础知识进行无限突破的一种过程,除了看和思考,还得做,去践行,一上来就告诉你,只要交钱就能达到什么水平的人其实最没水平,一来承诺不可信,二来承诺可变形——这完全得益于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怎么说呢?

    社会给了很多创业者一个机会:人傻钱多。人傻钱多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如果你问他明天是什么天气,他说,不下雨就是晴天,如果不下雨不下雪也不是晴天那就是阴天……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从内部玩家来说,必然是包罗万象的,不仅可以应对投资者,还可以应对大众,但只有主权的玩家才知道,他,才是这个模式的最终受益者。这几年在经济风口上兴起的一些创业公司,就是最好的说明,倒了,就倒了,既得利益已经到手了,倒了也没关系,只是少捞一点罢了。

    academy-accomplishment-celebrate-267885.jpg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历练的角度。曾经有个Java工程师来投奔我,我说你自己也可以搞,干嘛找我。我推荐他跟一个朋友去做微信插件,他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但巨大的利润摆在他眼前,他拿过别人给的源代码一番研究,一个月就搞出了排雷插件,这个插件我后来给我兄弟开场去用了,月入百万妥妥的。

    我所做过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冲钱去的,我不在乎项目的逼格,是跟白人合作还是黑人合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钱没有,有多少?利润非常可观的情况下,我会努力钻研科学知识,哪里不会学哪里,我学习起来就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情,真正的学习就像去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应该像那些高手一样具有一种通透感和顿悟,积累在认知前面的乌云会全部廓清,这才是学习。我有个朋友,原来做德国一产品的贴牌生产,垮了之后做了一家消音产品的公司,相关知识他学了一个月,就搞公司了。如果说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我也不反对,但这个过程的长度可能与隔靴搔痒的学习方式有关,学习当中是必须打通节点关键的,大多数人搞不明白其实也就放弃了。

    现在的很多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发起者,意识到放弃学习是人畏难的本性,于是就开发出一种专业人士把专业知识通俗化的噱头,就像让文科生也能听懂量子力学一样赶鸭子上架。为毛呢?通俗讲义的开发者还关心你学到东西没有?他们只关心你上架了没有。也许上架的你,觉得学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就开阔多了,但相信我,不用半年你就会忘得只剩下老师的只言片语,这跟你从学校里出来后的感受是一样的,真正的知识是你历练的过程,在历练的过程中,知识和目的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是用历练来验证知识的这一过程,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的“学”所对应的知识,基本都是经过反复锤炼,不断的流转传承下来的,都是基础,所有的高屋建瓴都在基础上,可以说,基础越扎实,能玩的花样就越多。

    现在的学习和课程,更像是快消——事实上,教育就是一种消费,当教育成了消费的时候,教育就成了食品,根据现行的食品安全行情,我想起煎蛋上的一个段子:定期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有害物质。最近这些年,我发现我的身体的抗毒性越来越强了,以前吃了脏东西拉肚子,现在吃了干净的脏东西一点事也没有,脑子也一样,以前只接受严肃一点知识,现在看霸道总裁爱上我,我是霸道总裁,甚至——教你月入数万这样的标题,我居然能点进去了,这说明我的抗体越来越强,跟随着时代的进步,组成我身体的粒子都他妈的在进化。

    谈学习和读书,远的不说,就谈个近的吧,也是简书上的一个作者,我今年上来写点东西认识的:阱蛙,读书少,初中吧,他研究缠论和金融,结合来写,我悄悄给他算了一下,就在简书上他写作,一个月摸约也有个好几万吧。

    他也是个不爱用框架套牢自己的人,比如读书,课程之类,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有价值,事实证明有人承认他的价值。如果说,现在的课程啊、学习啊、传授啊能给你带来月入几万的实际回报,我觉得这种课程和学习还是可以跟进的。

    正如我前面说的,我不爱读书——应该是自我学习之外的一切形式都不喜欢。这个阱蛙和我的想法很接近,我是感受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感受是他写作的方式方法,他每天的盘后分析就是知识实践的强烈针对,一篇分析几十几百,有人买,实践出真知啊。这能说明什么呢?这能说明,他接受的、思考的知识点都围绕着金融和大盘,深度垂直。这一点他做得比我好,我迄今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我觉得简书不是一个适合我的平台,太年轻化,年轻就意味着没有积淀,很难理解那种历经繁复后的景象和想法。(所以现在我写的并不是我真正想写的东西,练笔吧。)

    阱蛙让我想到一个普遍的真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也一样,学习之所以枯燥是因为所学的东西没兴趣,无法激起人的想象,脑子很死,很僵化。我以前学暖通给排水,这种玩意除了工程出身的在课堂上学,估计就没人学了。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学好这个就能把控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好就有议价的资本,有资本有钱,我对工程知识不感兴趣,但我对钱热爱——学习还是要有爱屋及乌的心理才好啊。

    人的一生,就是对知识验证的过程。信息时代,知识俯首皆来。市面上的所有课程都是互联网上知识的转化和总结,包装再出售,一个明显的特点不是价钱,而是个人思维色彩。这意味着,我们去学一个人的东西的时候,基本就是被套了。在宗教上面,这叫信徒。

    罗百吉的神圣舞会,我以前常听,有一句是:各位爱跳舞的朋友,我就是你们的神,作为我的信徒必须要敬畏我三分,起床要放我的音乐,睡前要向我祷告,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要跟我一起叫……

    那个时候,我也算是罗百吉的粉丝,信徒,当时我们有个很大的迪厅项目,每天的事情就是跳舞,玩,一个人跳,一群人跳,跳出了兄弟,跳出了爱人。看上去的确很嗨,但迪厅也是牛鬼蛇神之地,群魔起舞,伴随着跳舞带来的麻烦也多,打架简直是家常便饭,这很不好,我是个文明人,怎么能使劲打别人呢?后来我就下意识的不再跳舞,也就是说不再做罗百吉的信徒了。我也追星,以前追张学友他们,后来追理查德克莱德曼他们,有时候偶像出现了,会有一种鬼上身的感觉,令人十分的不爽,比如理查德克莱德曼2016年到武汉琴台开个演的时候,人就像疯了,到处搞票,离演奏会还有几个小时我特么就去琴台,结果有人比我还疯狂,停车场全满了连很多过道上都是车,最后随便把车一横我管他妈的。

    这跟现在追捧V的课程的粉丝一样啊,真是有钱难买心头好的那种感觉。但是那又如何,后来我也不追理查德克莱德曼了,张学友他们来了我就当个睁眼瞎子。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摆布,在趋从,无论得益是好是坏,身体和想法都无疑被别人摆了一道。

    我一直崇尚独立精神,独立精神就是要撇开纷乱的关系和纷乱的现象,孤独的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独立就是不要给别人增添麻烦,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越少给人家麻烦,就越显得独立。从学习来说,更应该独立的思考问题本身,学问的深度与自己思考的深度有关,很容易忘掉或者不得应用的学问,基本都是自己肤浅的结果,如果从深入学习的角度来探讨学习本身,其实很多课程,不上也罢,毕竟课程的内容也是来自于他人知识的一种变形。

    人都会有一些特别迷恋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本质对当事人是有价值的。但人不应该迷恋人,迷恋他人是以损失自我为前提的。这也是我不愿意去学那些应接不暇的课的原因,我不是没学过,公费学习都好多次,但到了课堂上基本都是交换信息下课喝酒去了,我管这叫串联,学习不是目的,到了课堂上,与各个公司公派的人员交换信息比学那些套路要强多了。

    尽管每个人的知识和认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的知识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递进传承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当中绝对没有沽名钓誉之辈,绝对没有学术不立就马上开门做生意的人,也绝对不会有把知识包装一下就转手卖给自己的信徒的教主。我之所以不喜欢把钱花在这里,就是这样的人真的太多了,如果一个售卖知识的人承认自己是个知识的组织者,承认自己是个搬运工,我会考虑一下他的幸苦程度掏钱来看他整理的东西,但很多时候,我就像豆瓣上的一个网友说的那样:求知欲让我进去,求生欲让我出来。

    现在自媒体很多开课的,风气太差,有几次被人拉到群里,我还以为是交流啥的,真是太天真了,课程推广的广告立刻扑面而来。这都是怎么了,我们对你啥也不了解,就来兜售知识?有的我看了一下,讲真,这水平离我还差了一大截,我都不明白他能教我什么?

    对于学习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从14岁左右就开始自学,一直到现在,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比很多人上班的时间还长,但我学得比较杂,涉猎很广,有时候连药理学这种不能再冷的书都会翻看一下,这跟我的目标有关:如果我去上班,就铁定在管理层,如果去创业,不是合伙人就是自己玩项目,学习转化我只注重两点,宏观战略和心理行为,二十年了。

    所以,学习这件事情,只能有一个结果:学以致用,无论是装逼还是解决问题,都得量化。教育消费时代已经把教育当成每日所需的食物一样,花了钱,就不能食之无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消费和自我提升,让人有点懵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t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