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因果不能渡。
这人世间的智慧,是无法传递的。就好比佛陀给普通人谈及大道,普通人听不懂,岂不是“对牛弹琴”了吗?智慧,无法传递,只能靠“自悟”。
这人世间的因果,是无法渡化的。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每个人的地狱,都是自己造成的,哪怕你是菩萨,又能帮几个人呢?一个也帮不了,所以地藏王永远都成不了佛。
往小的说,你是父母,不想让孩子走了弯路,就从小到大教育他,可他还是走了弯路。为什么?因为总有一些弯路,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因果,不是你想干涉,就能够干涉的。哪怕你干涉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就好比,地球天灾人祸不断,你能阻止天灾人祸吗?阻止不了。
在大势所趋面前,人是渺小的。在因果面前,你我只能渡自己,而无法渡别人。
02
横扫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在临死之前,跟曹丕说了一句:司马懿这人,你要小心使用。用得好就是人才,用不好就是祸害。
一开始,曹操是想杀掉司马懿的,但他认为,司马懿有才华,而且自己的儿子曹丕可以压制他(曹丕比司马懿年轻,曹操认为司马懿活不过曹丕),就放过了司马懿。
曹丕听了父亲曹操的话,在登基之后,处处打压司马懿,让司马懿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等于是,司马懿又一次被“冰封”了。
可天不遂人愿,曹丕身体不好,39岁就英年早逝了,曹操的设想落空了。曹丕虽然比司马懿年轻,但还是活不过司马懿。
曹丕临死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曹叡的身上。他认为,只要儿子曹叡在位,就能死死压制司马懿。同时,曹叡比司马懿足足小了2代人,肯定比司马懿活得久。
13年后,曹叡也去世了,享年35岁,依旧比司马懿早死。从那一刻开始,曹魏的大权旁落,被司马家族篡夺。
曹操对于儿子曹丕的期待落空了,因为曹丕死得早;曹丕对于儿子曹叡的期待,也落空了,因为曹叡死得更早。
03
曹魏三祖,乃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存在,为什么他们也会心愿落空?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谋划这件事,只要是个人都能做到。可能不能成,这是谁都无法保证的。就好比,谁能保证自己三年后,可以成为亿万富豪?谁都无法保证。
因果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奇怪的。你认为,这一刻做了什么,未来就能得到什么。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中途的变数太大,大到出乎了你的预期。
曹操预料不到儿子曹丕死得早,曹丕也预料不到曹叡死得更早,所有人都预料不到司马懿可以活到最后,笑到最后。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中有言:“追想当年事, 殆天数,非人力。”
意思是,回忆起当年的历史,只是感慨天数有定,并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要是人力可以改变,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我们所能做到的,仅仅是自己的本分。至于别人如何,未来的结果如何,那就不好说了。只有天知道了。
04
做人最高级的心境——关系再好,也不要干涉别人的因果。
不论是面对亲人,还是面对外人,我们不妨保持“尊重”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人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一切举动。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希望孩子继承家业。可父母没想到,家业到了孩子的手中,孩子就坐吃山空,胡作非为,败光了家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隋文帝杨坚,一辈子节俭,就是希望隋朝强大下去。没想到,儿子杨广一上位,就乱搞事,十几年就败光了隋朝的家业,让李渊捡了便宜。
夫妻之间,想要改变另一半。可他们没想到,自己再怎么努力,另一半依旧不为所动。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就特别困难了。
朋友之间,一方想要劝诫另一方。可前者没想到,自己再怎么劝诫,别人也不听,只是觉得你在说废话。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因果。
既然如此,那就选择“尊重”。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命运。
05
越是有所经历,越是认同这番话: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我们想要做什么,那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别人想要做什么,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们跟别人,本来就不一样,自然就无法趋同。
父母尚且无法改变孩子,孩子尚且无法改变父母,更何况是其他的人呢?
佛陀所说的“因果不能渡”,其实是有道理的。十人生九命,命命不同人。凡事,都无法强求。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