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看到朋友刷的朋友圈,百词斩坚持901天。
昨晚看到研究生导师在群里分享毅力和自律的重要性。
我们往往将一个人的成功归结为——坚持
十几年卧薪尝胆的勾践,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科比每天早晨可以看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自律的重要。
还记得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Walter Mischel找来600多个四岁的孩子做了这个实验:实验一开始,就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不立刻吃这块糖,过一会他们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作为奖励。
分析调查结果后,Mischel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著名的实验更是给予了我们充分的理由去相信自律的重要意义。
自律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分夸大「自律」的作用,后果可能也是很严重的:它会带来对自我的无助、沮丧和不自信。
尤其是一件你并不擅长,或者缺乏强大内驱力的事情,往往难以坚持完成,这样既体会不到坚持的成就感感,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为什什么说莫名呢?因为你所坚持的这件事情或许根本不适合你,或对你意义不大。
举个栗子,面临毕业时,很多学生会跟风去考研,既没有充分的材料准备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考研这场战役拼的是就是毅力背后的内驱力,只有深思熟虑后,内心笃定,才能每日心无旁骛奋战在图书馆一张小小的书桌上。
而跟风考研的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内驱力,所以佛系考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要强迫自己坐在教室里,看到那些笃定的同学还要仍受内心的挫败感。到最后,即使坐进考场,也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增烦恼而已。
所以说如何才能长时间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将学习和愉悦感链接起来,而不是靠意志力。
如果一件事情你必须逼着自己去做,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逼出来的自控力如果连一个合理的出发点和内驱力都没有,恐怕也是长久不了的吧。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反过来,从内在出发,寻找内部的驱动力,而不是从外部入手。
这就叫做「内驱力」,它才是使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力量。
自律之前应该是动力与阻力的博弈。
是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是谋定而后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