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传统,用创新改造课堂教学

走出传统,用创新改造课堂教学

作者: 马兰花开无媚坚强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21:10 被阅读0次

    2023年秋季学期,我继续选择跟随新网师学习。联系自身实际,立足学校现状,我选择了《理想课堂与观课议课》这一课程。选择课程、网上购书、每天查看群里消息,开学忙碌的日子显得更加忙碌了。“立下学习目标、按时上交第一次预习作业、按时打卡”,义工老师们的一次次温馨提示在催促着我,赶快行动。

    今日周末,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就我一个人,开始构思完成第一篇预习作业,结合作业要求,想到本周刚刚听过的一节公开课,想到学校里听课评课的现状,我的思路逐渐清晰,随即在键盘上敲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一、课堂观察今年是新高考改革实施第三年,学校安排高一年级教师进行新课程达标课。同事选择了必修上第三单元的《短歌行》一课,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课前,拿到了同事设计的教案,分了八个教学环节:导入、知人论世、诵读诗歌、疏通诗意、理解诗情、分析手法、启迪人生、对接高考。教案很详细,看得出准备的很用心。但心中疑惑顿生:一节课能否把这些内容全部完成呢?教案设计的学习的重点为:理解“忧”的内涵;分析比兴手法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看重点,应该定位的比较准确,但如何达成重点,确需拭目以待。上课了,老师从“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一句俗语导入新课,紧接着分析了“歌行”这一种古诗体裁,介绍曹操的相关知识,介绍创作背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一、二环节。诗歌诵读,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三国演义》影视片中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紧接着校准字音、指导诵读,学生试读。课堂里充满读书声,颇具激情。然后分组梳理诗意,强调重点字词,交流发言。理解诗情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提问,抓住一个“忧”字,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而忧?概括出三个方面: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功业未成。分析手法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教师从“诗人是如何抒发心中忧思的”这一问题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妙用比兴、巧用典故这两种手法。但遗憾得是,正如我所料,此环节没有进行完成,下课铃声就匆匆响了。

    整节课,老师逐个环节进行授课,用一字概括就是“赶”,因为是公开课,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匆匆忙忙传授知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掌握了多少,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二、课后议课周四教研组会议,听课评课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从各年级确定了一个主评人,其他老师补充发言。评课的老师大多集中在以下方面:课前准备情况、课件设计及使用效果、教态板书、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等。大多老师注重宏观方面,挖掘出一些细节存在的值得商榷的问题,很少设计课堂教学效果的评论。当然,大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设计内容过多,环节过多,缺乏一个主线,师生互动不足等。本课设计时应该抓住一个“忧”字,从有关诗句导入,列举杜甫的“忧”、李白的“忧”,范仲淹的“忧”,屈原的“忧”等诗句,极大地拓展学生视野,积累知识;从“为何而忧”,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曹操,了解背景,诵读诗歌,找出“忧”的理由;从如何表达“忧”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写“忧愁”,分析比兴手法、运用典故;最后教育学生如何“解忧”,立下目标,努力学习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以“忧”贯穿全文,以点带面,纵向联系,横向对比,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影响,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思考启示虽然现在在各种教育教学的理论层出不群,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纵观我们的课堂,仍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正确处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每一节课,如何设定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一节课45分钟,并不是说这四个方面面面俱到,总要有一个明确的重点。当然,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的,在设定好一个目标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他方面有渗透。充分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将一篇文本置身于大单元中、整个教材中,充分计划和思考,确定明确的少而精的目标,会有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自然会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认真思考“怎么教、怎么学”。一篇课文,设定好教学目标后,就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这是教师层面的思考,每个知识点采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当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血清的基础上,思考让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里面就包括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的合作探究、课堂中听、说、读、写各种方式的应用等。教师单纯的讲解还是师生积极地互动,不停的播放课件展示内容还是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的自主研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构思,精巧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确理解“用课本教”和“教课本”的关系。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等各种新理念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原有的课堂教学。我们都习惯于单篇教学,觉得上课时好把握、好设计,也会以学生基础薄弱为由有条不紊的实践着单篇教学,但却忽略了课堂中的拓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语文特长和个性,同样也要求教师开发语文资源、有选择、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语文学习仅仅靠一本本教材,也就是“教教材”,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只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些经典的“范例”,我们还需要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开放有序的有活力的课堂,不断的创新课堂,不断地拓展知识,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传统,用创新改造课堂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xf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