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才能分辨精华与糟粕?一曰与时俱进,二曰改造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文化常识的整理与普及,愈发觉得很有必要。如①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是强调水资源的珍贵吗?②为什么“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糟粕?《懂一点历史文化常识》
常识:跬步集23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是强调水资源的珍贵吗?
春秋时期,各国战乱不断,人民痛苦不己。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老子提出了“不争”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天下频繁发生战争,是因为人们的贪欲,只有人们不再相互争夺利益,才能避免战争。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用“水”这种最为常见的物质进行比喻,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最高境界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恩泽万物,却不和万物争夺利益。而且水处于所有人都厌恶的地方,却依然从容自若,这说明水的品格最接近自然的本原一一“道”。
老子强调“上善若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水具有坚毅、谦逊、纯洁的品格,老子希望人能够像水一样,谦逊有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说,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并不能理解为强调水资源的珍贵,而是一种对人性的期待。
为什么“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糟粕?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所谓“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者认定的三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要求臣子服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三纲”与“五常”配合,大多数人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和行事原则就被规定好了。
至于“三从四德”,则是对妇女的要求。古人认为,女子以顺从为美德,未出嫁之前要顺从父亲,出嫁以后要顺从丈夫,丈夫去世后要顺从儿子,这就叫“三从”。所谓的“四德”则指德、言、容、功。“德”就是品德,如顺从长辈和丈夫,不骄不妒等;“言”指的是说话合乎身份,不胡言乱语;“容”除了相貌之外,还包含了举止礼仪;“功”则涵盖了相夫教子、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以及必要的劳动技能等。如果一个女性完全符合这七条要求,在古人看来就是贤德的。
在一定时期,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观念确实起到过维护封建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这些条款束缚人的负面作用逐渐超过了正面作用。当封建社会已经腐朽时,被压迫的百姓受三纲五常限制,妇女更是被三从四德拘束,不能对不合理的压迫表示出不满与反抗,造成了很多悲剧。因此这些观念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糟柏,在现代社会中当然也早已过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