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说过,朱元璋对朱标寄予了厚望。
他想把朱标培养成一个贤德爱民的守成之君。
朱标的储君之路就此开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让詹同(一个官员)考据前代的东宫官制,选择有功之臣和新提升的贤士兼任东宫官(令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度,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征战四方,一统中原,有三个人出了很大的力。
第一个人:右丞相徐达,擅谋略,绝对的名将。更重要的是他行为正派,品德高尚到可以和日月相比。(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
兼太子少傅,负责监督朱标,德育老师有了。
第二个人: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擅冲锋,力气大,神箭手(勇力绝人,猿臂善射),他曾经自信的说过,只要给他十万人,就可以横行天下,这可不是吹牛,正儿八经的军事天才。
兼太子少保,负责照管朱标的身体,体育老师有了。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当时有六个人(徐达等人)被封为公,有位仁兄位居第一。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人:左丞相李善长。
【靖难烟云——朱棣的发家史】——(二)李善长何许人也?怎么封的官比徐达都大?
确实,李善长没有上边那两位大哥出名,因为他是管后勤工作的,一直老老实实的干活,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打胜仗,就先填饱肚。
朱元璋说他是自己的“萧何”,李善长功劳最大,实至名归。
兼太子少师,负责传授知识,语文老师也有了。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统称东宫三少,堪称豪华阵容。
朱标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过在当时,李善长并不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是下面这位。
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没钱买书,就借书拿过来抄,抓紧抄完再还给人家,好方便下次再借。(看来这位同学也知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
文章能上语文课本的,自然不是一般人。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攻取婺州(音同务,四声),召见宋濂。
召见召见,一召就见,很奇怪。
当初元朝让他做官,他不干,跑到龙门山上写书。
至正十八年,当地的郡守王显宗聘他当老师,他也不干。
朱元璋一来他就干,我反正不相信宋濂看到朱元璋有天子气之类的话,就屁颠屁颠跑来了。
利诱不管用,那应该是威逼了,朱元璋的手段不是闹着玩的,还是小命重要啊。
甭管怎样,来都来了,他到应天(南京)以后,奉命给当时六岁的朱标讲解“五经”。
宋濂是真的有学问(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朱标在他的教导下,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成为了一个心性宽仁忠厚的人。
朱元璋给了朱标他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资源,怕没书,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怕没有好老师,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又怕朱标一个人读书闷得慌,从国子监(当时最好的大学)挑选了十几个颜值高的学霸给朱标伴读。
有名师指导,还有三好学生伴读,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洪武十年,朱元璋开始让朱标学习处理政务)
好不好?
好过头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