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五一、国庆,各单位企业都比较喜欢组织演讲比赛,演讲比赛对于组织方来说简单易行,对于参加者来说考察全面(形象、观念、思维、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准备好一场演讲呢?尽管市面上的口才类、演讲类图书多如牛毛,但要想短时间内吃透、弄通比较难,况且有些还是停留在术层面,没有深入到道的层面,稍有不慎,就会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知乎上也很多大神,分享了演讲的方法,比如从演讲的结构、演讲的肢体语言、演讲稿的撰写等多方面进行结构性阐述,这些非常棒,只是对读者的耐心、理解力有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就像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才能进一步提高演讲能力?我让他去深读《演讲的艺术》(卢卡斯),他说那个是大部头,自己没耐心读,让我给你十分钟讲明白……
我真的犯了难,那好吧,我就问他:你会烧菜吗?
烧菜,他还真会,那好吧,那他学习演讲就简单多了。
因为我觉得把演讲比喻成烧菜,再贴切不过。
首先,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听到好演讲时的感觉,是不是就像吃了一道特别美味的菜品,一口接一口,简直停不下来。而遇到糟糕的演讲呢?是不是就像菜品特别不对胃口,每一口都难以下咽,巴不得这顿饭早点结束。
那么怎么才能做好演讲“这道菜”呢?这个说来话长了,但是也可以大致提炼为以下点:
你的顾客想吃什么口味?
首先,我们要明确顾客(听众)想吃什么?每个人口味不同,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重庆人来了,那你得准备辣的,最好是一顿火锅。山西人来了,你得准备酸的,最好再来一瓶陈醋。如果今天演讲的对象是一群小学生,那你就从“王者荣耀”(手机游戏)或者上学的烦恼讲起,相信可以很快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但是如果你讲了保健知识,相信你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有人能听,个别认真听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们孝顺,记下你说的话回去告诉爷爷奶奶。这个问题说的概念化一点就叫目标导向,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投其所好,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听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演讲最重要的不正是让人喜欢听吗?
你怎么准备食材?
确定了口味方向,第二步就要开始准备食材了。食材以新鲜和独特为尚,“竹笋,是四川地区最常见的传统美食,其中以蜀南竹笋最为出色,蜀南春天的清晨一大早,老张就背着箩筐走进了竹林,他今天要去为全竹宴采摘最新鲜的食材…….”。哈哈,这是“所谓舌尖体”!决定菜品是否过硬的核心就是新鲜的食材。对演讲而言,故事就是食材!真实就是新鲜,我们的演讲中一定要讲真人真事,尤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佳,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听故事,故事更容易让人产生画面感,从而感受共鸣。
你应该如何调味?
食材选好了,第三步就要开始考虑作料了。调料能去腥除膻,让菜品更加鲜香。比喻、排比、语调变化等修辞和表达技巧,就像演讲的作料,能让演讲主题更加鲜明,更能切合人们的认知逻辑,给人留下印象深刻。比如,“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这是马丁·路德金那篇世界最著名的演讲,充满激情的排比句,让人们的感情随着演讲的递进不断的被推动,一波接着一波。
颜值的时代
菜做好了,就只差最后一个步了,这似乎是最简单的一个步,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那就是装盘。在如今的颜值时代,你在餐厅会发现装盘越来越重要了,好的装盘能为菜品增色不少。在演讲中,你的仪表形态就像菜品的装盘。如果今天你进行一场关于体育话题的演讲,那么一套运动服显然比西装来的得体。如果你是在一个特殊的行业(比如医生),那么一套制服胜过了所有。当然,仪表还包括你的站姿、手势等等细节,这些形体语言往往也是决定演讲成败的细节。(具体内容很多,以后会单独写一篇跟大家分享。)
关键中的关键!
掌握了以上的步骤,理论上可以做出一道演讲美食了,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菜谱,不同的人做出来却千差万别呢?那是因为烧菜的还有一种最关紧要的事,却又是不可言传的事,那就是火候!火候怎么才能掌握的好呢,就像卖油翁说的那句话:无他,熟尔。真正要想把演讲这道菜的火候掌握好,那就只有多练:自己对着镜子讲、自己对着手机录、对着家人讲、对着朋友讲,如果可以,在演讲之前,到实际的场地去讲,总是把要讲的变成大脑的本能记忆,那么想失误都难。
世界上没有容易事,成功背后的因素往往多的惊人,世界上也没有难事,只要你有一颗永远不放弃的心!所以,演讲这道菜,你懂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