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宋代 · 葛长庚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宋代 · 葛长庚

作者: 何处是港湾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07:19 被阅读0次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赏析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

相关文章

  •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宋代 · 葛长庚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

  • 窗外冷风吹雪晚侬家梦里柔肠断(凤栖梧/原创词四阕)

    诗词/原创:美篇大v 出镜/模特:潘多拉 摄影/后期:复活 同行摄影:水木 凤栖梧/秋(步宋代/葛长庚) 夜暗星稀...

  • 经典宋词节选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宋代: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

  • 凤栖梧·暮至

    晚风至,入夜雨无声。 独坐琴台,愁绪几载。 奈何韶光易逝。 烟花繁,长街寂空冷。 人去楼空,珠泪几帘。 道是梨花依旧。

  • 凤栖

    凤栖梧兮,乔木何悲? 黄鸟归巢,与子相随。 凤栖梧兮,桂木何悲? 婵娟卧眠,与子伴陪。 凤栖梧兮,梨木何悲? 粉蝶...

  • 凤栖梧

    慢弄珠帘催梦醒。 素描微敛, 辗转眠须顷。 曳步揽衣晓风清, 穿廊雾帐寒缠颈。 郁酿兰熏对坐饮。 玉砌雕栏, 长夜...

  • 凤栖梧

    幽云万缕思离赴 青梅褪翠 巷陌依如故 老树疏斜残照瞩 烟光犹镀金罗襦 临桥送目星波舞 红药消赤 别十里春风 众里寻...

  • 凤栖梧

    孤梅几点立枝头 披衾拥毳,薄寒侵衣透。 何间冬色阅不够,江平雪止初晴后。 凛风吹不散眉皱。 欲渡河广,苇绝复添愁。...

  • 凤栖梧

    秋雨缠绵今夜寒,明月无言,旷野听鸿雁! 曾几嫣然君相伴,何时梦醒空余憾。 落叶梧桐何处安?旧景应念,雨打残荷乱! ...

  • 凤栖梧

    凤栖梧 1 肖慕贤又和妻子孟露赌气了,他抱起枕头一声不吭睡到沙发上,墙上的挂钟像定时炸弹,让他心神不安,他又想起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宋代 · 葛长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y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