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童书,也为了让班级图书角更吸引孩子们,每年除了幼儿园投放图书外,还号召孩子带书,但是每当看到这些童书,心情又黯淡起来:这些书大多图画粗糙、故事暴力,不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直接带来全文字故事书……看到这些书,我豁然明白:为什么提倡家长给孩子睡前阅读,但都没坚持下来。他们缺少的不是毅力,而是发现好童书的眼睛。
《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用100本世界儿童读物浓缩成一座小型的“童书博物馆”,介绍童书从萌芽到草创、从形态到内容、从表现形式到装帧设计的一系列演变和改进,概述童书的阅读史和发展史,帮助家长学会选择适合孩子的童书,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本书是由罗德里克·凯夫和萨拉·阿亚德合著的,他们都是英国人,一个是印刷史学家和图书馆员,一个是图片研究人员,喜欢书籍的历史。正因为这两个人的特殊职业,才把童书剖析得这么彻底,知道哪些童书能get到孩子的兴趣。
渴求认知,建立对事和物的连接
婴儿期孩子和书的相处方式——啃一啃、咬一咬、拍一拍等,在这些行为中建立起书的概念,布书等耐撕书对抗孩子的“暴行”,无疑最适合建立孩子良好感情的书;而“可触摸、有声音、有气味”的感官启蒙书,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建立起孩子与书的亲密感,更能增强对事物更广泛的认知,像多萝西·孔哈特的《拍拍小兔子》、英国尤斯伯恩出版的《这不是我的……》系列、艾瑞.卡尔的《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都是这方面的经典。
视觉受损儿童依靠指尖感知世界,出现了《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小红帽》等这种更真实、贴切的触觉语言对物体(或概念)进行翻译的书,让孩子“看见”世界。
孩子的快乐与押韵歌曲或游戏紧密相连,《鹅妈妈童谣》等童谣集正好契合孩子的兴趣,而如果加上荒诞的事物,那它将牢牢抓住孩子的心,像苏斯博士的启蒙读物系列之《戴高帽子的猫》就是这样的书。
渴求故事,对事件发展追踪溯源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认知书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故事,来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结果的追寻。
什么故事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1.动物故事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们都喜欢动物故事或伪装成动物的人的故事,比如让·德·布吕诺夫《小象巴巴的故事》、比阿特丽克斯·波特《比得兔的故事》、鲁迪亚德·吉卜林《丛林之书》、迈克尔·邦德的“小熊帕丁顿”的故事等。
再比知多萝西·基尔纳的《老鼠的生命历程》是以老鼠为角色并为老鼠起名的书,她说:“我一辈子都没听说过老鼠说话,只是用这种方式讲故事,会讲得比我自己的生活更有趣、更有启发性,”她和玛丽·安·基尔纳引导了当时阅读的时尚潮流,E.B.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就深受她们的思路和启发影响,并拥有了无数读者。
2、冒险故事
这类书,让许多孩子着迷,大大激发想象力,比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用朴实、天真、诚实的语言描述了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该书的译文版迅速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出版,并且不少译文版也成了经典。
笛福的书造成了一个特殊的词——“鲁滨逊漂流记”式的船只遭难故事,——并且这个词并不局限于冒险故事,著名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它进行了热情解读,可见它对教育影响力的深度。
后来的《金银岛》就是用笛福的技巧写成的,虽然有读者对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有所报怨,但它仍然是一本神奇的书。
3.神话传说
这里有传说中的仙女精灵和幽灵鬼怪的故事,这种故事流传千年,吸引了一代代的孩子。比如《格林童话》,在每个孩子心中都留下了印迹——白雪公主和七个矮人、灰姑娘和她的水晶鞋……在我国还有《中国神话故事》,让孩子们同样爱不释手。
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传递着世间的真善美,流露出假恶丑的憎恶。
《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中收录了很多作家创作的此类故事,比如《西游记》也是这本《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唯一提及的中国故事;比如《彼得·潘》,是经久不衰的经典;比如《蓬头彼得》,尽管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它对孩子想象力影响的警告,但始终让几代儿童兴趣不减,并为文学翻译提供“食粮”。
4.英雄故事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比如塞尔玛·拉格洛夫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等就装进了他们的英雄梦,在全世界都受欢迎。
5.“动漫”故事
这类故事就象以米老鼠或迪士尼为主角的电影一样,对孩子极具吸引力,比如《丁丁历险记》、“哈利·波特”、姆咪系列,还有日本的《铁臂阿童木》等等。
另外,
为了让孩子感到学习的有趣,还出现了一些科普读物,比如亚瑟·米的《儿童百科全书》等,这类书被称为“知识仓库”。
《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不仅能帮助妈妈们学习怎样选对书,还对出版者做书和评论家评书提供借鉴和参考,是一本很实用的孩子“爱读”童书史。
网友评论